臺灣戲曲中心2018賀歲系列 喜迎木狗年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臺灣戲曲中心將在明年一、二月份期間,連續五個週末在戲曲中心推出「2018賀歲系列」節目,邀請兩個傳藝家族成員及五個民間優質團隊,透過戲曲與觀眾共同喜迎木狗年。

臺灣戲曲中心2018賀歲系列

2018/1/5 -2/4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

INFO  tttc.culture.tw/Xiqu/index.aspx

臺灣戲曲中心自十月開幕以來,推出「2017亞太傳統藝術節」及「芝山喜戲節」開幕季兩大系列活動,開拓不同觀眾群。跨過二○一八新的一年,適逢農曆春節前夕,年節氛圍與民俗、歲時節令、傳統藝術有高度連結;因此,傳藝中心將在一、二月份期間,連續五個週末在戲曲中心推出「2018賀歲系列」節目,邀請兩個傳藝家族成員及五個民間優質團隊,透過戲曲與觀眾共同迎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生命歲時,喜迎木狗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表示:「我們緊接著在一、二月份推出七檔節目,希望喜歡傳統表演藝術的朋友,都能在演出期間至臺灣戲曲中心欣賞節目,也期望臺灣戲曲中心成為傳統表演藝術者共同的家。」

「趣」哪好過年 上菜慶團圓

台北曲藝團推出迎新春特別節目《過年趣哪兒》,將過年貼春聯、團圓聚餐等活動,以傳統說唱形式,拼貼出一幅精采的年節浮世繪。

傳統吹打樂在常民的婚喪喜慶、新居入厝、彌月慶生、謝師餞行、尾牙春酒、廟會慶典、地方選舉等有著活躍的生命力,采風樂坊特別推出《阿銘上菜》,結合歡天喜地的傳統吹打樂器,並融入舞蹈、走位、炫目燈光、奇幻布景裝飾及高空特技等劇場諸多元素,以類舞台劇的表演型態呈現當代思維,以此豐富傳統樂器表演的演出內涵與形式,營造出聽覺及視覺的豐富饗宴,讓觀眾經歷不同於以往的音樂會感受。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將演出李京曄獲頒第廿七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表演新秀獎作品《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本劇由傅建益教授編導,以《西遊記》中的「劉全進瓜」故事為基礎,融合歌仔戲表演風格,並與現代生活結合,使人生百態與忠孝節義的情節融入劇情中,打造出一齣情牽陰陽的黑色悲喜劇。

「俠氣」與「福氣」 藝起拚好戲

「2018賀歲系列」兩檔歌仔戲節目,邀請「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及「明華園戲劇總團」接力登台。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帶來舊戲新編作品《福星高照─憨人有憨福》,結合現代舞台燈光設計與創新編導手法,由團長許亞芬一人分飾兩種個性極端角色,與石惠君、古翊汎,傳達「人性的美在於真,學著傾聽心靈最純真的聲音;偷拐騙是人心不足的社會現象;只有知福惜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信念,是一齣寓教於樂、「笑」果十足的精緻好戲。

明華園戲劇總團由孫翠鳳、陳子豪領軍,以文學跨界作品《正港台客武俠─俠貓》壓軸登場。《俠貓》改編自「台客武俠」創始人施達樂的國家出版獎得獎作品《小貓》,是第一部用台語思考,以武俠小說形式敘述林少貓的抗日傳奇故事。傳統戲曲與本土文學跨界結合,以最貼近民眾的表演藝術演繹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古冊戲」。

傳藝家族攜手迎春

傳藝家族亦將透過藝術作品,與觀眾以「愛」迎接嶄新的一年。臺灣豫劇團演出十八世紀著名波斯童話《杜蘭朵》。臺灣豫劇團在二○○○年採用魏明倫川劇本移植為豫劇版,於國家戲劇院首演後獲得極高評價。這回則推出由蕭揚玲、劉建華與謝文琪三位豫劇新生代演員,以追求愛、討論美為核心的青春童話版《杜蘭朵》。

臺灣國樂團《綺緣─記憶臺灣》以地景、文化、人情細細描繪台灣特有的氣質與氣息,由榮獲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首獎的青年指揮家廖元鈺,與臺灣國樂團藉樂音刻畫出最美麗的文化脈絡,感受台灣意象。

除了臺灣戲曲中心提供多元豐富的演出外,傳藝中心宜蘭園區也將於農曆年節期間推出多檔活動,其中最特別的是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邀請,已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項目相關表演團隊「柬埔寨金色年代藝術協會」(Sovanna Phum Art Association)至園區演出,希望藉此促進國人認識國外無形文化資產在民俗結合傳統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現況,以促進台灣與中南半島國家多元文化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