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一點都不難 八位台灣編舞家教你如何近距離接觸舞蹈
深耕推廣現代舞多年的三十舞蹈劇場團長吳碧容,攜手台灣八位編舞家與華山1914文創園區合作,推出「相遇舞蹈節」,為期十四天,邀請觀眾一同體驗各具風格的舞蹈作品。
2018相遇舞蹈節
議題關照—張惠妮/賴思穎+謝佩珊
3/22 19:30 3/25 14:30
注目新人—許程崴+張國韋+汪秀珊+林俊余
3/23 19:30 3/24 14:30
翻轉空間—楊乃璇/小事製作+林依潔
3/24-25 19:30
肢體工作坊暨劇場體驗 3/12-18
台北 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烏梅劇院
INFO 02-29245475
深耕推廣現代舞多年的三十舞蹈劇場團長吳碧容,三月攜手台灣在地、年齡橫跨廿五至四十歲的八位編舞家,與華山1914文創園區合作,推出「相遇舞蹈節」,為期十四天,邀請觀眾一同體驗各具風格的舞蹈作品。
台灣舞者近年不斷在國際間發光發熱,如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簡珮如、阿喀朗.汗舞團舞者簡晶瀅,分別獲得紐約貝西獎(The Bessie Awards)「最佳表演者」及英國最負盛名的舞蹈獎項「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s),在在顯示出台灣不缺乏優秀的舞蹈工作者,缺乏的是一個能盡情跳舞的舞台。因此,吳碧容首次邀集八位台灣編舞家,策畫「議題關照」、「注目新人」、「翻轉空間」三大主題,讓作品、舞蹈家再次有被看到的舞台。
吳碧容提到,如果有個舞蹈節能與觀眾來場「不期而遇」,是不是也能讓大眾更有機會接觸表演藝術、接觸舞蹈?這樣的起心動念,促使了相遇舞蹈節的開始。
本次的舞蹈作品,涵蓋了全新製作、新人選粹及重新發表的演出。例如:你還記得二○一五年震驚社會的高雄氣爆嗎?你知道當二○二五年來到,台灣每七個人中將有一人是老人嗎?「議題關照」系列將聚焦社會議題,分別以高雄氣爆的公安事件及長照與失智長輩的議題切入,由編舞家謝佩珊《消失的城市》及張惠妮與賴思穎共同創作《失。去》,期望用藝術的肢體語言喚起社會的關注,舞出生命的脆弱與韌性。「翻轉空間」由林依潔及楊乃璇帶領的小事製作兩位擅長以創意玩轉空間的編舞家,挑戰空間限制的全新製作。
第三個系列「注目新人」則找來了四位新生代舞蹈家──勇闖愛丁堡藝術節的許程崴、擅長馬戲雜耍的張國韋、運用影像投影出家族鐵工廠的汪秀珊、以夏宇的詩作《野餐》作為靈感的林俊余,四位年輕編舞家從生命、人性、親情及愛情四種成長歷程,用四部十五分鐘舞作選粹,喚起觀眾曾經有過的生活感受。
除了精采的演出節目之外,更配合肢體工作坊和演後與觀眾的輕鬆交流,邀請觀眾感受自己的身體語言、劇場後台體驗。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8年3月號「企畫特輯」〈走入華山 與舞相遇的三種方式 2018相遇舞蹈節〉;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