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一) Focus | 聽覺跨視界

聽覺跨視界

德國作曲家郭貝爾的《史迪夫特事物》曾於2010年來過臺北藝術節,現場有鋼琴演奏卻完全是機器控制,演出更像是會演奏音樂的裝置藝術。 (Mario Del Curto 攝 2010臺北藝術節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人們說「聽音樂」、「看表演」,

這意味著音樂用「聽」的,表演用「看」的。

然而,在新媒體技術愈來愈發達後,

卻發現聆聽古典音樂會中,逐漸出現更多視覺的趣味性

舉凡動畫、舞蹈、偶戲、浮空投影,甚至武術、電玩、廚藝、易經八卦應有盡有。

 

但當我們說,聽覺與視覺的界線已逐漸模糊時,

別忘了人是感官複雜的動物,

不可能關閉視覺,只留下聽覺來欣賞演奏。

更何況即使單純的器樂演出,看演奏家的表情、互動,也是重要的享受之一。

聽覺跨視界,聽覺與視覺的跨界,

且看聽覺的表演,如何愈來愈有「可看性」!

《PAR表演藝術》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75期 / 2015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