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空間╳建築╳身體╳舞蹈.與包浩斯相遇 /

窮中求變 處處劇場

俞秀青(右)與Samuel Harp在公寓中演出,為了在狹小空間製造身體爆發力,他們發展和牆面的互動。 (俞秀青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以身體、舞蹈與空間對話的創作方式,在台灣舞蹈界的例子也不少:從早年的俞秀青在公寓中的展演,近年周書毅在各個公共空間發展的舞作,到稻草人舞團、驫舞劇場等在非劇場空間的演出等,都可看到編舞家與空間對話的足跡。選擇非劇場空間表演,或有因找不到正規劇場空間的無奈,而「窮則變、變則通」,但對「表演」的重新質問,或許更是新一代台灣舞蹈人的創作立意。

《PAR表演藝術》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36期 / 2012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