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類 | 目錄索引,新藝見

從因果諭世走向一切如夢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閻羅夢》更深一層去闡揚,從內在精神去尋求突破,將過去歷史人物及司馬貌本身的悲劇因素,暴露在我們眼前。司馬貌不是神而是凡人,他在識別與判案方面有人性上的錯誤,形成了歷史與個人雙重悲劇,竭力於人不能只寄望於難以兌現的因果報應的許諾,唯有直面痛苦,人生才顯得深沉。     文字  陳佳彬 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馮夢龍《三言》存著因果報應的故事,其中《諭世明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的主人翁司馬貌,被喻為入冥間、遊地獄,用陰間正義對人間禮法維護,實現「救贖」與「勸諭」的倫理宗教觀。而思維京劇《閻羅夢》是文人於自身的窘迫所發出的天問,達到因果報應的主題張揚?還是所謂稀裡糊塗,善惡一鍋煮的人生真相?在新編戲曲中,是創新當代意識的宣揚?還是傳統因果報應的維護? 結局回歸逐夢,似乎提出當代意識的思潮 作為思維京劇又賦予主題何種新的當代意識?《閻羅夢》將司馬貌安排在漢代,其身分與事蹟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狀》中的司馬貌無異,唯在劇情搬演上,有所出入。將原先《鬧陰司司馬貌斷狀》中四大冤案,改變為重斷項羽、韓信舊案,牽引出關羽、曹操、李後主、宋太祖……等歷史人物

《PAR表演藝術》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99期 / 2009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