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二) Focus | 愛情 請小心輕放——柴科夫斯基與《尤金.奧涅金》

少年十五二十時 映照俄國社會實景 普希金與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

普希金筆下的俄國社會,經由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傳達得更為清楚。圖為Latvian National Opera演出。 (Gunārs Janaitis 攝 the Bolshoi Theatre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普希金作品的四位男女主角各有特質,卻也代表著那個時代俄國上層社會的典型。主人翁奧涅金並不是一位陽光少年,而是外表光鮮、滿心自負、實則空心的紈絝子弟。字裡行間裡,普希金在在展現了,如此的年輕人在俄國比比皆是,表面上看來憤世嫉俗,實則亦樂此不疲,無意亦無力做些什麼。如此的角色特質,在固有的歌劇傳統裡,最多是襯托主角的配角,透過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他站上了歌劇舞台的中心。

《PAR表演藝術》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74期 / 2015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