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Special | ARTalks
切線輕觸圓周:《運動之後》的兩種運動
關鍵或許正在於「身體運動」是否能源源不斷摺曲「社會運動」,此亦即為何碧娜.鮑許可以「輕觸」三一八學運,一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譯者的職責〉中所用的切線與圓周之比喻。碧娜.鮑許教會我們一種輕盈與逃逸的可能,不陷落在圓周的既定範疇中「圓」地打轉,而能輕切圓周,在交會處創造摺曲點,奇異而不可預期。
運動之後—穆勒咖啡之夜
7/25~9/14 台北 關渡美術館
《PAR表演藝術》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