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當代藝術共享學╱導論
以「共」為名 藝術未來走向何方? 藝術共享的左右光譜 不同出發點的實踐策略
在表演藝術的脈絡中,每個「共」要對應的對象,皆是針對日益專業化、市場化與全球流動液態化的藝術生產體系,也就是由城市競爭、國家補助、各式各樣的藝術計畫所形塑的藝文生態結構,以及在其中的創造性個體要如何生存與創作。然而,「共」是為了擁抱市場化還是維持批判性距離,是要培育藝術工作者的適應力,還是要創造替代方案,每一個「共」都會因出發點的不同,進而形成迥異的實踐策略。
《PAR表演藝術》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