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 演出評論/舞蹈

一樣的雲門,不一樣的舞蹈書寫 黎海寧與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和林懷民的《悲歌交響曲》

《看不見的城市》裡的舞台意象往往是對現代都會的直接指陳。戴著防毒面罩的人們魚貫地縱身躍入舞台中央開出的一口方井「投井自盡」。 (許斌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在同一個晚上觀賞《看不見的城市》與林懷民的《悲歌交響曲》是個有趣又奇特的對比。前者要求觀衆的思考與編舞者多重書寫的表演元素相互激盪,創造多元的詮釋空間;後者則預設了飽脹的情緒,一股腦兒地捧出來,留給觀者極其有限的想像、思考與辯證的可能。

雲門舞集1995春季公演《看不見的城市》、《悲歌交響曲》

4月1〜4日;6〜8日

國家戲劇院

《PAR表演藝術》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32期 / 1995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