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亞洲相遇」 映照跨文化的現實

「亞洲相遇」計畫(Asia Meets Asia)始於一九九七年,由東京DA.M劇團藝術總監大橋宏發起,是一個跨越亞洲表演藝術文化的平台。台灣的身體氣象館自二○○一年起參與該合作計畫,陸續與香港、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等地區的非主流劇團,進行跨文化交流。在經濟蕭條與天災、戰禍狂暴的衝擊之下,「亞洲相遇」計畫與亞洲地區和其當下藝術文化的現況緊緊相扣,突顯前衛與積極的意義。今年將推出由東京「森下劇場」演出的《狂人日記》,以及由香港「撞劇團」與「DA.M劇團」合作的《夢難承6–希望》UD6: Hope。 《狂人日記》以魯迅同名小說為文本,並輔以魯迅其他小說之閱讀印象,建構出魯迅在《狂人日記》中「人吃人」的意象。作品延續魯迅精神,並開發出新角度,創造出完全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的新魯迅;用身體、影像、音樂及詩的語言,超越文化隔閡,形塑出混沌世界中「人」的意象。《夢難承6》從家庭、社群、歷史中尋找記憶,透過詩歌、照片、動作、對白、獨語,拼接為一跨文化的敘事策略,人與人、人與集體之間,彰顯個體特質與群體狀態的變化。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阿卡多 演繹帕格尼尼經典「魔音」

在睽違十多年後,義大利國寶級小提琴大師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再次訪台,這將會是他七十壽誕後的一個重要演出。此次演出以「經典」和「炫技」區分,除了讓觀眾可以快速的對演出曲目有指標性,也不難展現大師的高超之處。 沒有人能忘記小提琴在義大利的重要性,從三大製琴家族一直到有著「魔鬼的顫音」封號的小提琴炫技大師——帕格尼尼。在這樣的小提琴勝地不斷地持續培育出後代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阿卡多和帕格尼尼同樣流著義大利人的血脈,演奏他的樂曲時總表現出從容不迫的神情及渾然天成的技巧,其詮釋不但讓他獲得「當代帕格尼尼」的稱號,更可說是純正的義大利小提琴語彙代表。 十三歲就開始登台演出的阿卡多,在十五歲時便摘下國際大賽冠軍,並且創下史上第一人錄製《帕格尼尼協奏曲全輯》的紀錄,種種與帕格尼尼的緣分非比尋常。在這次難得來台的表演中,他將帶著瓜奈里名琴演奏擅長的帕格尼尼,其他經典的貝多芬及布拉姆斯名曲也是大師重視的曲目。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本月我要看 烏犬劇場《豐饒之地》、同黨劇團《我的妻子就是我》

尋找方向的七年級生,相信愛、相信神、相信不可能可以可能。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故事,看戲,是體會和理解他人生命的過程──願所有人的故事都能找到最終的救贖。   我一直很迷戀獨角戲,特別能夠觀察一個演員在身上切換各種角色的演出功力,獨撐全場的舞台魅力,以及與舞台上道具互動所激發出的多元想像力。本月上演兩齣獨角戲,烏犬劇場《豐饒之地》由女性演員彭子玲探索當女孩變女人之後,所承擔的性別角色的心路歷程,儘管當代女性看似已獲得許多權利,但是否真的已進入豐饒之地? 而同黨劇團《我的妻子就是我》劇本曾獲東尼獎、普立茲獎,涵蓋歷史、性別、政治等議題。二○○九年仁信合作社曾由女性演員卓香君演出此劇,兩年後,由男性演員邱安忱所飾的前東德變裝癖老男人與他的博物館,將挖掘出怎麼樣的一段歷史?而邱安忱穿梭於四十個不同的角色中,不同年齡、種族、膚色、性別更是考驗其表演功力,值得期待!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本月我想看 8213肢體舞蹈劇場《極境之旅》

這學期初,在學校的藝文中心再度觀賞了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舊作《電子》,喚起了幾年前記憶猶新的觀舞經驗。《電子》融合了前衛電子音樂和螢光燈的閃爍,舞者嘗試以充滿機械感和現代感的肢體語言,讓整個舞台上流瀉出一種科幻又詭異的氛圍。例如,舞者會透過肢體重複地抽搐、扭動和顫動,來擬仿電流在全身上下的竄流;途中,他們時而拿起「大聲公」製造在商場中惱人的廣告宣傳噪音,諷刺意味十足,也因此整部舞作呈現出屬於當代消費社會異化和疏離的感覺結構。而這一次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新作《極境之旅》,依然是編舞家Casey Avaunt、音樂製作陳世興及創意總監孫梲泰的三人合作,在短短宣傳影片中,看見七位舞者在浪上拍打、蠕動和掙扎,最後從浪花中浮現,伺機而動,不知道這一次他們又會實驗出什麼新的感官元素呢?令人期待。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洪‧通‧計‧畫》

好像還停留在無獨有偶與魏雋展的那片白色眩光裡,卻又即將與充滿色彩的新作見面。無獨有偶過去幾年的精采表現,確實已經讓我成為了他們的觀眾。這一次讓我好奇的則是……(說出來很不好意思)……洪通是誰呀?為什麼要為他做這個計畫呢? 然後發現,這位藝術家的歷史。跟著再發現,原來洪通,這位從沒學過畫的畫家,曾點燃了台灣藝文界關於鄉土與學院的大筆戰。然後就像流星一樣,這位藝術家又消失了。連維基百科都註記說,洪通的爆紅是因為媒體炒作。但是洪通的畫作的確有著無限的想像力。童趣的筆觸,鮮豔的色彩,庶民的題材。所以你們會怎麼表現呢?會變成什麼樣的偶呢?被媒體炒作後丟棄的藝術家,跟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連?告訴我吧!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本月我要看 雲門舞集2 春鬥 2011遊戲場

好不容易跟應接不暇的寒流說掰掰,眼見春暖花開翩然而至,怎讓人不欣喜若狂,欲戲欲舞?厚重大衣即刻全部下架,蕭瑟寂寥也通通丟掉,心情回溫、輕盈熱身,期待隨著春風動起來! 每年的雲2春鬥演出,宛如新生代編舞家PK競技,精招盡出、鋒芒洋溢,勾著愛舞人的目光,分秒不能離。一段接著一段的短篇呈現,輕輕巧巧,沒有大部頭沉重負擔,反而如散文般的流暢自在,甚至是詩意的回味想像,口味多變的觀眾如我,落幕後總獲得大大的滿足。 尤其今年的編舞黃金陣容:有甫從瑪莎.葛蘭姆舞團歷練歸來的布拉瑞揚、驚豔歐陸的孫尚綺、老不按牌理出牌的鄭宗龍,還有愈長大愈「可怕」的黃翊——他去年的春鬥作品「浮動的房間」,把現代人「宅」在房間裡的孤獨心事,舞得淋漓魔幻,直淨且不失幽默地處理人/空間/生活的關係,是我去年所有看戲經驗中,最難忘震撼的一齣。 期待這場遊戲春天的舞蹈之約。

PAR /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本月我要看 誠品春季舞台《Re/turn》

白天沉淪在紀實的工場,晚上耽溺於虛擬的劇場。世事愈無常,記性愈貧乏,遺忘的時光大片崩落,取巧從看過的劇碼裡挑出精華片斷,拼貼剪輯成自己的人生充數,活該搞得虛實不分。ㄟ,這陀螺到底會不會停啊。   什麼?穿越時空?腦海裡馬上浮現米高.福克斯發動那台時光車。時逢奇幻當道,劇場已經落後小說、電影、偶像劇,當然不能裝聾作啞太久,這下總算等到《Re/turn》。就天文物理學來說,穿越時空早已有路可循,蟲洞就是聖杯。不過霍金博士鄭重警告世人,千萬別搭時光機去顛倒因果。很奇怪,創作者對於大師的苦口婆心就是沒在聽,一心執意要硬闖禁地,解開時空的枷鎖,扭轉生命歷程的環節。這下連看戲的都好奇心大起,顧不得天機不可洩露的警世寓言,想看看潘朵拉盒子裡究竟有什麼玄機。 回想當年在實驗劇場一口氣拼完六小時的《K24》(意外為日後八小時的《眾聲喧嘩》做了暖身),多虧劇本妙語如珠,帶動前俯後仰的筋骨舒展,才沒長出骨刺,感激涕零。幾年下來,台南人劇團已經登上國家戲劇院儼然成了新世代天團,格外期待蔡柏璋袖口裡變出的新把戲。不得不佩服,誠品春季舞台真是精益求精,○九年《膚色の時光》有雙面舞台,今年的《Re/turn》有六個開放式結局。逼得容不下缺憾的戲迷不僅面臨買一張票以上的抉擇,還得求天公保庇不會重複看到同一個結局。《Re/turn》可以是回歸,可以是再翻轉,也可以是旅程的諧音。期待穿越四度空間的這一路上,有動人的風景。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常客推薦—JimmyBlanca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達人推薦—紀慧玲、楊忠衡

PAR /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本月我想看 英國合拍劇團《春琴》、「石井漠」華麗經典

前衛西方碰撞東方傳統,會擦出什麽火花?總是特別令人期待!被喻為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的合拍劇團(Complicite),取材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文學作品《春琴》,以集體創作的方式結合操偶、戲劇、多媒體、視覺化肢體等,打破語言、國界藩籬,跨越文化差異,融合生活的物件,開創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國寶級的「阿嬤舞姬」李彩娥女士,在二○○九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時,雖罹患白內障而視力模糊,但她仍登上六米高的球形流動舞台,魅力四射地優雅舞動,讓全球有目共睹!她的堅持與執著精神令人極度敬佩。今年李彩娥為緬懷日籍恩師石井漠,募集舞壇新秀並且重建、創新經典代表作,讓大眾可以再度欣賞八十六歲的舞蹈大師丰采,難能可貴!其口述歷史專書《飛舞人生》,更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