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美學的眞實或歷史的眞實 看《紅旗.白旗.阿罩霧》
《紅旗.白旗.阿罩霧》顯然在歷史上的眞實上,遠比詩的眞實著力更深。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罕見的凝煉風格 評謝宗益「不變的年代」
謝宗益向來不喜以任何派別形容自己的作品,他的風格也不應用任何派別來限制。對於舞者肢體與舞台、音樂的運用,謝宗益的手法接近詩,也只有詩的語言能勉強鉤描它的輪廓,貼近它凝煉的情緒。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一場無言劇、散文詩 寫在「不變的年代」後的隻字片語
整晚演出的四個段落看似獨立,但因著相互間肢體上的相似,或是動作元素的重複使用,甚至是編舞者對某些語彙的偏好,就有了彼此間的關連, 整個看起來可以說是一齣四幕段落體的無言劇。
PAR /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五花八門的「女」節
《女節》一系列表演,除了沾帶一個「女」字以外,她們對女性議題的看法,其實各有懷抱,心思不同,交集少的可憐。 唯其如此,我們反而可以從這次參與女節的作品,一探台灣活動於劇場的二十至三十歲之間表演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們,對這個流行風尙的反應(或者無動於衷),以及這股「女性」風潮在舞台上發酵情況。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本土劇場台灣旗 《紅旗.白旗.阿罩霧》的啓示
劇本扎實是《紅旗.白旗.阿罩霧》演出成效的一大功臣。劇中,中土與島嶼文化衝突的母題貫串全劇,處處呼應強勢與弱勢族群的對立,主題意念充分舒展,相當値得稱許。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智慧的丰采 以風格、品味取勝的尼可萊.蓋達
蓋達一直是備受推崇的抒情男高音,其聲譽建立在他曲目與角色的寛廣和多樣性,以及他的語言能力和高雅的品味中,而這些特色都一一再現在他十月十二日國家音樂廳的獨唱會上。台風溫文爾雅,沒有任何誇大的手勢和動作,同時知道如何運用他目前的聲音狀況:因此在恰當的時刻,他總能抛給聽眾一些漂亮又熱情的高音,滿足他們的要求。
PAR /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彩色語言花手套、粉紅寶藍螢光綠 屬於台灣的當代女性表演?
「似乎暗示創作者急欲擺脫兩性性別觀,以及對女性的壓抑。」一股帶著台灣風情的女性表演風潮,正在蘊釀當中。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北國來的「新」音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俄羅斯管弦樂團在當晚的節目中排出了半數以上的印象派作品,是否因爲他們是蘇聯解體後,新成立而不受政府干預可以獨立自主的樂團,或是指揮有意打破傳統的束縛,開拓更廣的空間?由他們的演奏中可以找到答案。
PAR /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繁華落盡之後 觀賞《龍女牧羊》
「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對演出意義的肯定,而曲終人散後,要問的是它體現了幾分梅派的本質?在「繁華落盡」之後,這齣戲剰下的是什麼?是眞淳、還是簡單?
PAR /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席維斯坦的魅力 由國家音樂廳近期演出看指揮功能
席維斯坦偏重於表現音樂的內涵,而非追求技巧上的發揮,在席維斯坦溫文儒雅、穩重而成熟的指揮下,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似乎有脫胎換骨之勢,若非席維斯坦的功力,難臻此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