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所謂「荒誕劇」 解讀《新編荒誕劇潘金蓮》的荒誕性
西方荒誕劇奠基於「荒謬主義」,此派作者拒絕用理智手法反映生命的荒誕;《新編荒誕劇潘金蓮》卻是一步一脚印佈局淸晰地敷演。在形式上,一如原劇作者所謂「乃是一個四不像的特殊品種」;在內容上,有關兩性議題的探討,化整爲零,反到形成一份意外的「荒誕」感受。
PAR /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看鳥人,解「鳥語」
《鳥人》是一齣藝術與娛樂並重的好戲,讓觀衆在享受之餘,也能帶著省思回家,進而沈澱、發酵,雖不知程度如何,但潛移默化之功已然發生。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政治.性.倒錯喜劇 魏瑛娟《文藝愛情戲練習》驚豔
魏瑛娟的風格很富娛樂效果,卻能微言大義、以簡馭繁,在觀衆笑到全身鬆軟時露出針尖的閃光。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中國人的情感,中國人的舞 記許惠美紀念舞展《七夕雨》
在這個作品裡頭,我們看不到所謂對文本的「顚覆」或「從新的角度來理解」,或其他所謂現代、後現代的手法,而是依循原本故事內容的演繹來呈現一段淒美的愛情。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精練的手法、豐富的情感 《May B》舞評
瑪姬.瑪漢的舞蹈劇場以群體表現孤獨、以極動表現極靜,可謂深得藝術三昧,將「舞蹈呈現貝克特」這件不可能的事化爲可能,這不是靠異想天開的大胆,而是靠對於創作本質的洞見。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悲傷而凝重的「風動」 對何曉玫舞蹈作品的觀察
何曉玫作品深沈、凝重,沒有眞正的快樂。以前的作品如此,這次的「風動之舞Ⅱ」亦然。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一場肢體與詩篇的對話 評「風動之舞II」
何曉玫在「風動之舞II」所呈現的作品,在視覺美感的營造,極盡所能,……特有的女性特質,不同於許多小劇場的刀光劍影,唇槍舌劍,何曉玫以肢體寫作,像個詩人。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冷面笑匠式的幽默 舞蹈空間演出《西遊記》
《西遊記》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早就滾瓜爛熟。面對一個如此「熟稔」的題材,大部份人是提不起興緻的,覺得好像變不出什麼新的花樣。然而看著一幕幕帶著彭錦耀「冷面笑匠」式的幽默,精心設計改良的新潮版《西遊記》,卻讓你不想笑都很難。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李世濟的程派藝術
倒嗓之後又能在聲腔及水袖身段上創出絕藝,別立流派的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他的成功自有認眞忮求的獨到之處;而標榜「新程派」的李世濟,在歌藝上也有靑出於藍的新聲。個中咬字、吐音的細膩深功,也非要一副通曉聲韻的耳朶,才是座上知音啊!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由繁入簡,由簡入深 「多面向舞蹈劇場」五周年回顧公演
四支取材迥異的作品中,不但可窺見編舞者在舞蹈議題取材或角度上的流轉,同時亦顯示該團「多面向」的名符其實及致力於「舞蹈劇場」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