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當打擊樂遇上國樂 閱、聽《白蛇傳》 視聽交錯「界」說愛情

當臺北市立國樂團(TCO)遇上朱宗慶打擊樂團(JPG),還有劇場頑童王嘉明,會擦出什麼火花?音樂會「界」以《白蛇傳》故事為架構,在兩團跨界合作的基底上,演出「界內界外」的糾葛,音樂動機扮演劇中角色,多條字幕流洩意象字句,藉著文字與演奏的呈現,讓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在內心交錯,於是,一段愛情就這麼娓娓道來……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林素蓮「邊緣人物計畫」第三發 《福吉三街》 素人起舞各訴孤寂

不同世代的素人表演者,齊聚舞台,用各自的質樸身體,舞說生命的孤寂——這是編舞家林素蓮的新作《福吉三街》,也是她「邊緣人物計畫」的第三個作品。不強調技巧,只表達真誠,在貼近這群表演者的流行歌曲中,他們訴說各自的生命故事……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明華園《四兩皇后》 小旦挑大梁 顛覆歌仔戲傳統

歌仔戲向來以生角為重,不過明華園近來兩個作品——去年新生代擔綱的《流星》,與即將在五月演出的《四兩皇后》,都以旦角為主,可說是顛覆了歌仔戲傳統。《四兩皇后》由明華園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主演,故事從後唐歷史發想,是歌仔戲版的《後宮甄嬛傳》,有精采的宮鬥情節,同時也翻轉了「戲子無情」的說法,把主角四兩塑造成有情有義,兼具智慧與姿色的女子。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梁祝的繼承者們》 追尋「我是誰」的旅程

翻轉過四大名著的林奕華,這次將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以戲曲形式傳唱人心的《梁祝》重新塑造,轉化為音樂劇現身,把背景從原本的尼山書院改為藝術學院,在藝術學院的課堂練習裡,梁與祝、觀眾與演員們藉由許多課題反求諸己,於是「繼承者們」從創作中「學習看東西的新角度、認識自己的新方法。」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跨兩岸的都會音樂劇 《微.信》2.0 探尋網路世代的信任與愛

繼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之後,音樂時代劇場與中國合作,推出都會愛情音樂劇《微.信》,2.0版的故事橫跨兩岸,描述四對不同關係的戀人,在網路上的機遇與錯過,穿插台北及廈門兩座城市的風貌,輕鬆呈現網路的愛情關係,同時隱含著對於愛與信任的討論。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 《Holy Crab!異鄉記》 移民社會的異文化狂想

旅美編劇朱宜的《Holy Crab!異鄉記》以「大閘蟹警報」與紙紮「精品」侵權的兩個新聞事件,交織成一齣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突顯移民社會荒謬的異文化生存衝突,將由創作社搬上舞台。導演楊景翔為了突出黑色喜劇的調性,將劇中跳脫現代時空的非寫實片段,以歌舞與集體即興的形式,強調「扮演」與「虛擬」情境,十位演員串演起所有人與非人的角色,全劇就像一場辦桌嘉年華。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 《仲夏夜之夢》 由內到外挑戰複雜錯亂

莎翁多線交織、錯中帶笑的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在法國編舞家克雷梅尼斯手中,又翻出新貌。帶著百年老店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克雷梅尼斯將舞台視角轉自仙王與仙后,以超現實的手法重新交織原始文本中錯亂的角色安排,別具一格的扮裝反串仙后,從原劇中關係的錯亂,進一步延伸到個體內在的複雜性。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劇場頑童首度編舞 王嘉明《七》 透過身體再探人的「缺陷」

嫻熟於文字遊戲的導演王嘉明,這回放下擅長的武器,第一次編起舞來。《七》與楊乃璇、蘇品文、林素蓮、張堅豪、黃懷德、劉彥成六位舞者合作,透過身體,持續探索人的「缺陷」,他希望讓觀眾經由缺陷去進入真實生活的核心,戳破渴望與別人相同的「完美」的不可能。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果陀劇場《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 用祖奶奶的話 演當代女子的「更衣記」

果陀劇場《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找來因犀利語言評點紅毯女星穿著走紅的部落客「個人意見」合作,打開張愛玲的衣櫃,循著《更衣記》的軌跡,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更衣記」。內容取材張愛玲多篇小說的人物,以禮服、高跟鞋、內衣、名牌包、制服、新娘服等服裝配件對應,展示屬於當代女性的服裝政治學,看今日的女人,如何在人生的伸展台上,活出自我。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唐美雲再度挑戰一人飾二角 《冥河幻想曲》 黑色幽默的死神狂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