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上海崑劇團《臨川四夢》與經典專場 國寶名角師徒相攜 如夢似幻百年一遇
行當齊備、人才濟濟的上海崑劇團,將在開年之際帶來該團近年來的最重量級製作——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四大經典《牡丹亭》、《紫釵記》、《南柯夢》與《邯鄲記》一次盡出。由上崑五班三代——上至古稀之年的國寶級藝術家,下至平均廿三歲的「崑五班」攜手登台,傳承了前輩技藝的青年演員擔綱「四夢」,平均七十五歲的國寶級演員頒演經典折子,如夢似幻的卡司與演出,豈容錯過?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321小戲節「文字的身影」 走走、停停 在人生的縮影間
321小戲節轉眼間來到第四年。從二○一四年的「原地散步」、一五年「走x戲.交換記憶」,到去年「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後,今年主題訂為「文字的身影」。作品包括阮劇團的《禁止使用2.0》、阿伯樂戲工場的《他媽的菜騎鴨》、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第七種孤獨》及由321小戲節創辦團隊、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所帶來的《死亡就在外面》。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王嘉明與鳴海康平《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道德色彩的箝制 無所不在的監視
由王嘉明編劇,並與鳴海康平共同執導的《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衍生自喬治.歐威爾的《1984》與契訶夫《三姐妹》,王嘉明從監視、以及由家庭親密衍生出的牽制關係,拉出了一條主線。為了體現與當代連結的監視關係,《三姐妹》時空被搬移到近未來,網路、視訊、針孔攝影無所不在,但戲的場景卻延續《三姐妹》的設定,一直坐困家中,內、外的兩種壓迫,突顯了監視的本質。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創作社《安娜與齊的故事》 房門內外的夫妻關係 不浮誇的平凡愛情
繼「家庭三部曲」描繪台灣家庭中的糾葛關係,紀蔚然新作《安娜與齊的故事》聚焦在夫妻之間,從兩人的內心活動說起。在一場晚宴開始之前,女主人突地陷入恐慌無法離開房間,男主人隔著一道牆極力安撫,一邊招待賓客……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細緻的語言鋪陳出暗流的情節,導演符宏征更加上現場音樂互動呼應,邀來作曲家李哲藝作曲、「自由擊」樂手演奏,期使讓音樂和戲劇能夠「一起呼吸」。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啟動! 111劇團Plan B 上班族的超現實替代方案
即將在臺灣藝術大學展開的表演藝術盛會「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將由法國111劇團帶來的Plan B擔當開幕節目。結合馬戲特技與劇場奇想,Plan B呈現了畫家馬格利特作品中的超現實氛圍,表演者隨著空間變化而調整活動,玩弄著重力概念,也為生活一成不變的上班族帶來充滿療癒感的「B計畫」。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阮劇團劇本農場作品首發製作 《水中之屋》 風雨中的魔幻時刻
歷經四年數十次的讀劇呈現,阮劇團「劇本農場」的第一號作品——《水中之屋》,終於要搬上舞台正式演出。多次與觀眾的交流,驗證了這個劇本是否足以通過時間考驗。這個以嘉義東石沿海小村為背景,在颱風再臨的前夕發生的故事,糾葛的是三位兒時玩伴廿年的命運,導演汪兆謙將以魔幻寫實手法來述說……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戴安娜.丹姆勞與尼可拉.泰斯特 聲樂家夫妻檔 聯袂演出經典詠歎調
來自德國的戴安娜.丹姆勞是繼古貝洛娃、娜塔莉.迪賽等歌劇天后之後備受矚目的花腔女高音,她演出的《魔笛》夜后與《茶花女》皆令人津津樂道。十一月中她將偕同夫婿、法國低男中音尼可拉.泰斯特首度訪台演出,兩人將各自演唱多首拿手的歌劇詠歎調,讓樂迷大飽耳福。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NSO「凡斯卡與西貝流士」 融雪中的盎然生機 具現音符之中
來自芬蘭的指揮大師凡斯卡,也是知名的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作品詮釋大家,後者以音樂描繪家國的峻偉風景,前者則以指揮棒讓曲中風景立體呈現。凡斯卡這次與NSO合作,除了演出西貝流士的《第五號交響曲》,也將呈現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太陽神》序曲,北國風情將隨音符在台北樂迷面前鋪展開來……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簡文彬與TCO」音樂會 從曲目出發 探尋國樂多種可能性
已與北市國合作過兩次,這次再度站上國樂團指揮台,簡文彬拋出雄心壯志:「我想開發國樂器各種演奏或組合的可能性,去尋找不一樣的國樂聲響。」在十一月的「簡文彬與TCO」音樂會中,除了以過去的創新作開場,簡文彬並委託作曲家創作新曲挑戰演奏形式,別出心裁的實驗,讓觀眾聽見、也看見國樂無限可能的未來。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蒂摩爾古薪舞集《Varhung~心事誰人知》 放鬆說出口 沉醉中保持清醒內在
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新作《Varhung~心事誰人知》脫胎於編舞家巴魯.瑪迪霖二○一六年的卅分鐘短篇同名舞作,前作為女性發聲,本作則拓展了關懷對象,在部落生活中扮演要角的植物月桃,也成了舞作發展的動作元素。習於壓抑的屏東排灣族舞者藉著唱歌小酌難得放鬆,但沉醉之中,仍須清醒感受;對巴魯來說,沉醉中保持清醒的內在,是本作最艱難也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