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宛如神諭的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 波特拉 演繹大提琴的「新約聖經」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故事工廠《偽婚男女》 探討同志與家庭 愛是唯一的和解方式
故事工廠新作《偽婚男女》以幽默形式探討同志及家庭倫常議題,由黃致凱與電影導演周美玲共同執導。本劇本為影劇製作而寫,但黃致凱說:「初讀劇本就直覺想改編成舞台劇,也許與我當時成為父親的身分轉變有關,開始思考更多親情的生命課題。」他們希望這齣戲能給大家一些呼吸空間,看角色如何衝撞難題,如何在不斷犯錯中堅持不放棄,勇敢地往幸福路上邁進。
PAR /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無獨有偶《雪峰村上的惡人廟》 在「妖」與「形式」中 探問被壓抑的心魔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春季新作《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導演鄭嘉音與編劇沈琬婷試圖透過妖怪、怪譚的故事,做一齣給青少年看的戲,熱血好玩之外,也同時探討人的「情緒」與「心魔」這件事。始終在挖掘各種形式來說故事的鄭嘉音,將透過由摺紙藝術所研發造出的人、妖、獸偶的組合,特別的服裝、光影及融合了電子迷幻搖滾與國樂器的強烈音樂風格,帶領一次劇場的驚奇之旅。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四季.台灣」 從各方看島嶼 四季的變幻多情
在「四季.台灣」音樂會中,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特邀七位台灣作曲家與五位國外作曲家,各自用獨特的音樂語彙,闡述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對大自然的感激。全場無伴奏且多聲部的曲目安排,挑戰合唱團的演唱實力,並結合了影像、劇場、旁白,將以合唱劇場的形式,勾勒出這片土地兼容並蓄的特質。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NSO「馬勒第七」 布拉姆斯與馬勒 引人深思的命運之歌
今年的TIFA,NSO將在呂紹嘉指揮下推出「馬勒第七」音樂會,將演奏兩首重量級經典——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與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兩曲都以一個節奏開始,並貫穿全作。在古典音樂愛好者耳中,兩部作品使用的節奏元素雖不同,但都會令聽者立刻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連上線。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鋼琴家胡瀞云再現精湛 十年磨一劍 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在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的十年後,鋼琴家胡瀞云再度展現她「十年磨一劍」的指下功力,以「極綻」獨奏會探索鋼琴的無窮可能,也以鋼琴展現精采的音樂藝術,巧心安排的曲目,在極端的聲音對比中,呈現豐富的音樂色彩。同月,她也將與國臺交和指揮陳美安合作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唯有透過琴音,才能領略胡瀞云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黃俊文與黃海倫二重奏之夜 雙「黃」聯手 燦爛技藝水乳交融
兩位旅美的台裔演奏家——小提琴家黃俊文與鋼琴家黃海倫,難得聯袂回台舉辦音樂會,以二重奏形式演出,曲目安排讓人感受到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廿世紀上半葉,從浪漫橫跨到現代的不同風情,旋律與技巧、趣味與深度兼具。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臺灣戲曲藝術節第二屆創意競演 有功法更有想法 讓創意落實在舞台發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創意競演」今年來到第二屆,決選隊伍的創作將在四月的「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演出,有小表演廳的《孟.夢之間的時光》與《女人孟》,大表演廳的《琵琶行》與《What's 黑盆》,均在戲劇顧問一年來的陪伴下呈現;另去年首屆的優勝製作《孟婆.湯》則將打頭陣搬演,劇本剖析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和「孟婆」等傳統女性角色,並結合布袋戲與現代偶戲,令人期待。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黑暗裡的劇場魔法 喚醒年少嚮往的奇幻世界
由貝爾蒙與麥耶兩位藝術家組成的「聲光劇團」,將於三月底帶來他們的作品《馬戲暗影》,演出融會砂畫、偶戲、動畫影像等呈現方式,並邀請法國知名童書作者暨繪本畫家沛浮撰寫演出腳本,故事以馬戲團為背景,乍看之下似乎是描述雜技藝人與動物的無奈,整體氣氛既詼諧又帶點懸疑與黑色幽默,最終在熱鬧嘉年華裡讓觀眾看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動見体劇團《病號》 多重帳號之後 「你」又是誰?
日本稱真名使用的帳號為「真號」,抒發負能量的帳號即為「病號」,動見体新作《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對這「反應要快/情緒要大」的社會提出質疑。由核心成員共同排練與發展而成,編劇王靖惇表示《病號》探究的是網路匿名文化對行為模式的影響,重點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