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TAI身體劇場的放鬆時刻 《久酒之香》 讓酒回歸平常之中
TAI身體劇場的前六支舞作,談的都是關於歷史記憶或原住民族離散和被壓迫的經驗,但即將推出的《久酒之香》則是讓舞者們找到一個放鬆的出口,述說自己的生命經驗。搭配流行老歌與搞笑改編童謠,每位舞者都有Solo段落,讓他們能盡情發洩,也邀請觀眾在觀賞表演的當下,一起將情緒釋放出來。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飛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新作 《天堂動物園》 動物為引 思索移民議題
飛人集社劇團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繼「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之後,推出全新製作《天堂動物園》,故事以動物為主角,描述一匹外來的野馬如何融入新的動物族群,藉此隱射外來者/本地人的移居議題。在製作上,這次也將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與面具表演的加入,將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看飛人作品的美感體驗。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拉夫拉前衛劇團再顯身手 《女武神》 飛入華格納的燦爛想像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巨製——華格納的《指環》系列,今年來到第二部《女武神》,一樣與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合作,充滿奇想的舞台裝置,卻是向華格納當年的設計構思取材,更將廿一世紀的現實世界,恐慌世界毀滅的意象帶入製作中,當然也用了當今Google地圖的圖像,呈現科技新時代的里程碑。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 「碎形的絕對」 回到聲音的原初
屬於絕對當下的「即興音樂」,總是能帶給聆賞者意外的驚喜,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以「碎形的絕對」為題,邀請多位在即興音樂領域耕耘多年的資深藝術家,於十一月到訪台灣,以碎形的聲音素材,堆疊與延展,組裝與配對,打造聆聽者獨一無二的聽覺體驗。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以色列L-E-V舞團 《強迫症之戀》 深情反覆的舞蹈詩句
出身巴希瓦現代舞團的以色列編舞家莎倫.伊爾與其L-E-V舞團,將於十一月初首度訪台,演出《強迫症之戀》。舞作靈感來自患有強迫症的美國詩人尼爾.希爾伯恩朗誦自傳詩〈強迫症〉的影片,透過強烈的電子節奏與反覆持續的肢體編排,編舞家呈現了詩人內在的暗黑世界。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跨域媒介與東方語彙 姚淑芬《破月》 譜寫傳統婚禮的現代性
繼《大四囍》批判傳統婚姻制度後,經過十年沉澱,編舞家姚淑芬新作《破月》再度對時代提出反思與對話,承襲《大四囍》強烈的視覺符號,姚淑芬再度挑戰以跨域媒介譜寫傳統婚禮的現代性,她擷取中國舞為元素,在紅布起落與紅線纏轉之間,舞者以含蓄內斂的東方肢體,揣摩角色的內在心境。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2017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從「西」開始 關注在地、接軌世界
二○一五年首辦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將「與在地連結」視為核心,將創作者與大稻埕緊密串連,讓駐埕藝術家運用當地素材進行創作並記錄其過程。另外,也透過邀請國際藝術家的參與,讓在地與國際接軌,體現「愈在地 愈國際」的策展理念,活動則包括了主題節目、戶外才華市集、系列講座及變裝遊行四大項目。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 說故事的人 沒能說出的事
同黨劇團新作《白色說書人》由詹傑編劇、戴君芳執導,團長邱安忱一人擔綱獨角戲,透過說書人穿越時空的敘事能力,揭開家族的沉痛記憶,那些在白色恐怖年代不能言說的過去。藉由戲偶與紙雕,讓說書人的故事立體化,那些令人顫慄的血淋淋真相,也在天馬行空、有如張飛打岳飛的說書情節中浮現……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一出生就可以進劇院 葛利夫偶劇院分享經驗 藝術扎根從寶寶開始
這次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訪台的匈牙利葛利夫偶劇院,除了將演出兩檔寶寶劇場作品《紅色的冒險》與《點點.點》外,更將舉行為期三天的「概念研習營」,因為葛利夫偶劇院深知如何運用寶寶劇場的表演形式,注入匈牙利一帶的傳統文化、民俗音樂與在地藝術,主辦單位也希望藉此探究戲曲培育的可能性。
PAR /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小劇場.大夢想IV」與《櫻桃園2047》 好戲上場 臺灣戲曲中心開機暖身
經過一年的沉潛整修,臺灣戲曲中心將自十月份起以「2017亞太傳統藝術節」正式開幕,之前先在小表演廳推出數檔好戲吸引觀眾目光,包括頗受好評的「小劇場.大夢想」第四屆演出,還有人力飛行劇團的《櫻桃園2047》。前者包含林桂如與動見体劇團全新創作《狂起》,後者則延續導演黎煥雄對契訶夫的關注,討論演員與生活中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