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酷集劇場《畫皮》、《回身》 回望傳統 解構當下
自二○一五年起,「酷集劇場」逐漸成為新生代藝術家從事戲曲創新的實驗平台。此次將推出由新生代戲曲導演兆欣和台北新劇團團員蔡岳勳、李青鋒等人合作的《畫皮》,及國光劇團武生李佳麒的《回身》。兩個作品的主題風格不盡相同,卻同樣以戲曲演員對自身行當藝術的省察,有意識地將身上的「功」進行拆解、轉化,甚至重新感知與回望。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2018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十月狂騷 百年前後的激進與想像
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即將於十月起跑,整個月共有超過五十場演出、活動與講座,讓大稻埕街區充滿狂飆的創意,也與百年前的特質——挑戰傳統呼應的激進思潮與社會行動,遙相呼應。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第二年 乘著音樂之翼 經驗五場心靈洗滌之旅
丹奈爾四重奏訪台三年計畫「巡禮之年」今年來到第二年,將演出五場音樂會,每場都各演奏一首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與魏因貝格的絃樂四重奏作品。三人跌宕的人生及與命運的拉扯,讓作品深刻豐富,聆賞此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對樂迷而言,無疑是一場又一場的心靈洗滌之旅。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2018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首度舉辦國際大賽 人聲魅力再升級
邁入第十八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除了邀來五支人聲勁旅:德國司徒加室內合唱團、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音樂院合唱團、奧地利LALÁ人聲樂團、拉脫維亞Kamēr合唱團與西班牙Kup合唱團,還首度舉辦「台北國際合唱大賽」,將有來自全球七國五十一支合唱隊伍角逐競藝,閉幕更將演出氣勢恢弘磅礡的威爾第《安魂曲》——愈來愈精采的合唱盛宴,將在盛夏展開……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暌違四年 “Taiwan Connection”再度復出 攜手台灣 用音樂結伴而行
由小提琴家胡乃元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長嚴長壽發起的“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年年邀請海內外傑出台灣音樂家共襄盛舉,從室內樂、絃樂團發展至大型室內樂團,成果豐碩,卻在二○一四年的活動之際宣告暫停。經過四年的沉澱,今年胡乃元帶著TC復出,不但有以「田園」為主題的巡演,也邀來國際名家一同演出,令人期待。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NSO樂.劇《皮爾金》 一人演出廿二角 樂與劇交融的挑戰
劇作家易卜生的原創詩劇、作曲家葛利格的劇樂,讓《皮爾金》成為挪威的樂劇經典,並且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表演形式。NSO這次的製作重新改編中文劇本,並邀演員王耀慶一人分飾劇中廿二位角色,搭配合唱團與獨唱者演出,音樂和戲劇並重,可說是一次精采的挑戰。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臺北藝術節「共想吧」演出 在台北,與亞洲各地創作者「在一起」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將在八月揭幕,除了演出外,也規劃了一系列名為「共想吧」的活動,包含小型演出、講座、身體工作坊、創作人對談與製作人交流平台,邀請多位亞洲創作者參與,與台北觀眾相遇。系列中的四檔演出也別具特色,除了有菲律賓編舞家的舞作、韓國作曲家與電鍋共演,還有台灣策展人藍貝芝邀請的澳門與新加坡演出,分別關注社會運動與同志議題。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明華園戲劇總團《龍逆鱗》 從兄弟到父子 下克上的逆鱗之爭
去年初明華園推出了《龍抬頭》,劇中兩位命運不同、性格也大不相同的王子在市井相遇,因爭愛而衝突,又重返皇宮為自己、為母親鞏固地位;這個八月,明華園推出了續集《龍逆鱗》,故事將從這裡繼續發展,開始了一場皇城內的生死鬥,王位只有一個,當兩位「接班人」都進得了宮,誰才會是最後勝者?
PAR /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余能盛推出芭蕾新作《失落的幻影》 回顧歷史文明的興頹
旅歐多年的編舞家余能盛,在歐陸長期的浸潤下,對歷史文明的更迭興衰感觸深遠,繼《失落的影像》之後,再度以歷史感懷出發,推出新作《失落的幻影》,除了在舞作中以指涉意味強烈的色彩映射他對歷史交替的想法,也編入了許多世界災禍傷亡的紀錄影像,並將與長榮交響樂團合作,邀來加勒斯特國家劇院芭蕾舞團首席舞者一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