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將在五月演出的歌舞劇《香絲.相思》,以作家龔萬灶的散文〈油桐花〉為藍本,敘述一對客家姑嫂相知相惜的故事。編劇林建華為彰顯客家族群詩書傳家的精神,擷選改寫客家現代詩作貫穿劇作;導演李小平則採取「滲透式」方法,將花布、油桐花、山歌等素材,用不同方式重組在文本、歌曲,或音樂、視覺裡;作曲顏名秀則融合現代與傳統客家音樂新創樂曲,更用心確認客家聲調平仄才譜寫旋律,以期讓觀眾聽懂歌曲。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聲波訊號不清?

就聲音的部分,確實可以感受到在此作品所占的分量,無論是細碎的的打字機聲音、有力的心跳聲、令人不安的警笛音響等等聲音的物件,以及現場收發、演奏表現,都展現了旺盛的創作意圖、強烈的情感渲染或意義指涉。此外,再加上舞者身上的物件、舞台上的裝置與視覺變化、持續流動或頓挫的動作語彙,理應能夠交會而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可惜未見更明白的訴求被突顯出來。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新北市藝文中心「劇門大開」 讓戲劇成為好厝邊 金枝演社與故事工廠 多樣活動親近觀眾

新北市藝文中心今年以「劇門大開,入場遊歷」為主題,邀請金枝演社和故事工廠兩團隊合作駐村,分別以演出、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與在地居民互動,期待藉此讓觀眾能由淺入深了解表演藝術的大千世界。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為戲情深 大腕齊聚 專訪《春江花月夜》演員:張軍、魏春榮、史依弘、關棟天、李鴻良

精湛的劇本、精采的角色,永遠都是好演員的執著與追求。中國「崑曲王子」張軍心懷大志,為摯愛的崑曲找到精采的新編劇本《春江花月夜》,以熱情感動了四位大腕級的演員——北方崑劇院旦角魏春榮、文武崑亂一把抓的京劇名旦史依弘、被譽為中國京劇界男高音的老生關棟天,及崑曲名丑、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五位戲曲界表演菁英同台,排練打磨表演細節,成就《春江花月夜》這齣立基傳統、更上層樓的當代崑曲。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聆聽「最完美的音樂形式」——絃樂四重奏 2016誠品室內樂節

二○一六首屆「誠品室內樂節」以絃樂四重奏為核心,將邀請NSO國家交響樂團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奧純正音樂傳統的「萊比錫絃樂四重奏」、創立已滿七十年的美國頂尖室內樂團「茱莉亞絃樂四重奏」,演出橫跨十八世紀末至廿世紀初的九首經典作品,音樂內容大異其趣,清楚展現絃樂四重奏雖僅四把絃樂器,卻能做出千變萬化的音樂可能,更因此被譽為「最完美的音樂形式」。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小題大作中的逆向還原 《依據真實》觀後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處,還在於他採取了逆向還原的手段,不是從生活中截取動作元素,而是從傳統的民間舞步與既有的接觸即興套路裡,還原人的動律與形象。這種逆向還原,讓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種隨性的自在與活力,令舞動更具有常人的質地,並由此帶領觀眾,進入編舞者所嘗試敘述的個人與社群關係建構之想像中。

PAR /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輕紗刺繡映縹緲 拱橋穿越死與生 專訪《春江花月夜》設計群:王孟超、林璟如、霍榮齡

原創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舞台上有中國大陸的大腕級演員,幕後則有台灣的大腕級設計師——舞台設計王孟超、服裝設計林璟如與視覺設計霍榮齡,可說是劇場製作的「夢幻名單」,他們在上海劇場界重逢,聯手將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名詩〈春江花月夜〉轉化為立體流動的舞台風景。

PAR /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何以「其實我們什麼也不是」 張允菡2015年個展

張允菡的「其實我們什麼也不是」中,她所召喚的也並非一種藉著地方以描繪出共同體何來的議題,而是透過北極折射出一種感受地方的個人方式,一個儘管提供了媒介與對象、卻不試圖佯裝涵蓋一切的個人化方式,實則,在這個主要由媒介創造出各種連結的世界中,儘管書寫與描繪看似貧瘠,卻能讓我們重新獲得表情,這是或許僅有少數摯友才能識別的秘密表情,一張忠於感受而非普遍方法的表情,一張驚訝地發現「什麼也不是」才構成了我們的表情。

PAR /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卅六句詩情詩景 打造當代崑曲「最好的樣子」 專訪《春江花月夜》導演李小平

去年六月首演,在上海引發「這個時代崑曲最好的樣子」討論熱潮的《春江花月夜》,劇組靈魂人物除了製作人與主演張軍,還有台灣戲曲導演李小平。近年走南闖北嘗試執導多種當代戲曲的李小平,在這次的《春江花月夜》導入台灣劇場美學,邀請多位台灣劇場重量級設計家參與,他指出,整齣戲以曲牌連套的格律書寫,既好聽,又推動情節不斷前進,身為導演的責任就是把這麼優美的文本「立體化」,豐滿觀眾對於詩的想像。

PAR /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你連數字也不是 評《大世界娛樂場II》

荷官的僵直和電投人的扭曲,是反映他們現實處境的社會姿態,而她的硬撐和他的被壓垮,無非是為了確保巨額賭注可以持續流通。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數字的媒介,他們的身體姿態是被數字雕塑出來的,那不只是社會的、更是經濟的姿態。但最令人不寒而慄的還不是這個,不是冰冷的數字在割肉剔骨,而是她和他是自願的剝削者,是你我看著他們操勞到滿臉大汗,卻還掛著滿面笑容,居然都能跟著發出會心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