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多元異類的擦撞 持續丟出的問句 探尋法國當代舞蹈語彙

什麼是法國現代舞?身為芭蕾舞歷史中的關鍵國家,法國在現代舞這一方場域中似乎面目模糊。但自一九八○年代「新舞蹈」以降,欠缺傳承脈絡的法國現代舞發展,也在許多編舞家的多元碰撞下,展現出豐美的面貌:或取材電影、文學與視覺藝術,或呈現感官層次豐富的奇觀戲劇性,或根本提出質問「什麼是身體?」藉由剖析舞蹈構成的本質,將舞蹈帶離表相上的完美呈現,引發現場觀眾創造力,一步步近逼身體這個象徵符號其後看不見的真相。

PAR /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虎印一夢

百年孤寂。總令我們想到哥倫比亞天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的不朽名著。我則相信,通稱四百年的台灣歷史,最為悲壯、勇健卻也教人扼腕長嘆地,是短短十二天的甲午戰後,被大清割讓予日本,無助的台灣先民自主自立的「台灣民主國」的一段史實。猶若長夜漫漫,一再重複的夢境……。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比美國人還暸爵士樂 日本人為何「瘋」爵士?!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走過颶風的「爵士之都」 紐奧良 搖擺樂音中流露淡淡哀愁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夫妻共舞 超越《反射》打破慣習 Double C:吳俊憲與克麗絲黛兒

前雲門舞者吳俊憲與前烏帕塔舞蹈劇場舞者克麗絲黛兒.吉爾波,共組了家庭,也共組了Double C舞團,創作在東西文化與身體訓練的不同背景中撞擊產生。將在「台法創意計畫」中發表的舞碼《反射》,意在探討身體在制式反射反應之外的可能性,就如同他們的創作過程,都是打破身體/文化慣習的挑戰。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天后+泰斗+王牌+巨星 還有在地Fusion味 絕不安分的即興美聲!

炎夏,在酷熱的艷陽中,有什麼可以撫慰內心這顆「不安分的藝術靈魂」?熱愛爵士的樂迷們不要懷疑,一年一度的夏日爵士派對又即將展開!王牌、天后、泰斗、第一把交椅,今年的節目,豈不眾星雲集、熱鬧滾滾!從東方風味、融合爵士、模範語法、加上點搖滾、流行、古典……爵士樂啊,它從來就不安於傳統!  

PAR /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沒有皇帝的歌仔戲舞台 姚嘉文vs.施如芳 對談《黃虎印》的創作與改編

時間  五月十二日 地點  台北國家戲劇院交誼廳 主持、記錄整理  廖俊逞 一九八七年,考試院長姚嘉文因「美麗島事件」身繫軍事監獄,在獄中完成以台灣歷史為主軸之大河小說《台灣七色記》,分別為《白版戶》(西元三八三年河洛人的故事)、《黑水溝》(西元一六八三年台灣天地會)、《洪豆劫》(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事件)、《黃虎印》(西元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抗日)、《藍海夢》(西元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記)、《青山路》(西元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及《紫帽寺》(西元一九八四年泉州人的故事),這時間橫跨一千六百年的七部曲。其中以清帝國割台為背景,描寫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成立始末的《黃虎印》,是一部呈現台灣人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故事。 二十一年後,《黃虎印》由近年頗獲矚目的中生代戲曲編劇施如芳執筆改編,將長達七十萬字的原著搬上歌仔戲舞台,唐美雲、許秀年、朱陸豪等人攜手演出。去年才發表京劇《快雪時晴》,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問候友人的短箴,巧妙鋪陳出「他鄉為故鄉」的主題,呼應台灣當前的族群問題;此次再度碰觸台灣歷史、國族詮釋,她如何用戲曲古典的美感形式訴說台灣事?在意識形態與藝術創作間,她又如何拿捏?   透過姚嘉文與施如芳的對談,本刊帶讀者先賭《黃虎印》的創作與改編,也透過歷史、文學與舞台三者的相互演繹,探看在虛構與真實間,如何在「忠於史實」、「論出於史」的要求下,交織出歌仔戲演台灣事的新頁。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焦慮日記》 與台灣舞者的生命對話 堤爾希.貝與神祕的「台灣舞蹈新星」

法國編舞家堤爾希.貝結合影像與舞蹈、闡述創作者焦慮的舞作《焦慮日記》,將與台灣舞者合作演出。在人選上,堤爾希.貝總是會給大家一個驚喜;他表示將與代表舞蹈界新能量的創意新星合作,他不希望以作品原有的架構去限制舞者的表現,在保留舞者個人的肢體特質為前提下,讓雙方以舞蹈語彙去對話、呼應甚至是對峙。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How to say“Here” 他們一起挑戰自己 克里斯汀.赫佐與舞蹈空間

從裝置藝術、服裝設計、搖滾音樂、到現代舞蹈,跨領域的法國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應邀與舞蹈空間舞團展開一場從零開始、挑戰自身慣性的「冒險」。總是好奇於「何謂動作」的赫佐,對此地的語言溝通和不同文化中人們使用符號的方式,同樣感到興味。與舞蹈空間的合作,他說他不是編舞,而是「與他們一同創造」!

PAR /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平易近人、隨時學習的爵士明星 我所認識的肯尼.賈瑞特

三年前的一場演出,台下觀眾爆滿,台上卻出現問題。麥克風不是無聲就是爆音,觀眾都替他擔心生氣,可是他完全不動聲色把它表演完,結束後更沒有抱怨過一個字。肯尼.賈瑞特(Kenny Garratt),這位堪稱「中音薩克斯風第一人」的大師就算在台上停下來發脾氣也很合理,但他表現的是一個音樂的情緒和態度,那種風範,相信大家回想起來都不會覺得肯尼不好,反而認為他真的了不起。第一首歌是中板,第二首歌他跟鼓手使一個眼神,連數拍都沒有,直接下歌就是每分鐘三百拍,台下的董舜文跟鄰座的朋友不禁互看,臉都綠了,「怎麼這麼快呀!」整場的演出,四層樓所有觀眾都站起來隨著音樂跳舞。沒看過音樂廳這麼熱鬧,更感覺到他這麼有感染力的樂手真的是少數。不管到哪裡、哪個民族,肯尼.賈瑞特就是有辦法讓全場觀眾high到不行! 從二十歲左右就成為傳奇小喇叭手邁爾士.戴維斯合作團員,多次葛萊美獎提名、高明的即興演奏、將世界音樂注入展現無限能量……爵士樂壇中生代大師背後是什麼樣的真性情?就讓與他交情甚篤的台灣薩克斯風手董舜文告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