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Korea for K 從音樂節到藝術市集的韓國策略

韓國的文化軟實力,透過影劇、流行音樂、電玩的散播,早已為世人所熟知,但韓國在表演藝術與傳統音樂的推廣上,也下了相當大的功夫,如「韓國藝術經紀服務」(KAMS以「首爾表演藝術市集」、“Journey to Korea Music”等活動讓各國表藝業界人士認識韓國音樂;而在韓國最大綜合音樂節——全州國際音樂節的策劃與執行中,也可看到政府與業界對傳統音樂傳承與創新的重視,及在全民參與和藝術質地上的平衡。透過作曲家暨獨立策展人林芳宜對上述活動的第一手觀察,讓我們認識對韓國如何為音樂文化打造未來。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精選展示的韓國音樂之旅 2017的Journey to Korean Music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韓國音樂全集 兼顧全民參與和藝術性 近三年「全州國際音樂節」參與觀察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為傳統音樂提供未來的深耕沃土 韓國2017全州國際音樂節觀察紀實

以韓國傳統音樂為基礎的全州國際音樂節,不僅向國人推廣展示板索里、散調、農樂等多種傳統音樂表演外,也透過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的結合,表現出傳統音樂繁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以此建立國際連結平台,透過作品邀演與合作計畫,有效地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以“Color of Sori”為主題,將音樂節披展成一張畫布,揮灑來自世界各國音樂的色彩。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以優雅之姿 看進夢的溫柔與狂暴 《捕夢》排練側記

鄭宗龍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也許《捕夢》與《十三聲》本質上是一樣的」。這麼說好像有些關連,《十三聲》的靈感來源,是為了抓捕童年在萬華街頭映在眼中形形色色的模糊身影,而《捕夢》則直接點出想要探索、捕攫夢境的渴望。不過,與其說他想探索夢境,不如說他其實是對「意識」與「理解」感到無比好奇。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捕一場潛意識的劇場之夢 訪編舞家鄭宗龍

從《十三聲》的童年回憶到新作《捕夢》的迷離魔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回身一轉,踏入潛意識的神秘境地,他說:「我希望大家看完(舞作)像是做了一場夢。舞作最後有一個橋段,謝幕後,我會把空間打開,讓大家可以走上舞台,拿著手機用Instagram或是直播這個空間或舞者們,捕捉他們才剛做完的夢。可是捕得到嗎?我不知道。」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非洲的冷靜與熱情

共有五十四個國家的非洲, 地理環境多樣、氣候複雜, 人口繁多、部落族群共處, 歷史背景、政治情勢各異, 藝術文化的發展脈絡也大不相同。   非洲的熱情, 體現在鼓舞文化的激昂活力, 在流行音樂裡發自靈魂深處的共鳴, 更有對民族、對土地的真切情感, 化作永垂不朽的偉大行動。   非洲的冷靜, 存於回看歷史與記憶的傷痕, 重尋自我身分的聲聲叩問, 以及毫不刻意造作或編排複雜結構, 專注在傳遞事件本質及所感的傳統敘事概念。   在他們的冷靜與熱情、 撩動情緒的節奏、舞蹈、音樂、故事之間, 藉由不同領域的表演藝術創作,認識非洲。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她們的尋源問道 劇場的生命旅程 非洲女性創作者的傳記性表演

雖然西方劇場訓練對非洲戲劇發展而言占有相當重要的比例,但在骨子裡,非洲的戲劇仍然保留了相當強的說故事傳統,沒有太多花俏的點子,也沒有複雜的敘事,只是述說快樂與悲傷、成就與失敗,透過再歷曾經,傳承經驗和歷史。有「非洲現代舞之母」美稱的謝曼恩.阿科尼與知名南非女演員泰姆比.姆沙利-瓊斯,都在劇場中自述平生,讓我們見識動人的說故事力量。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隨鼓聲舞動 與生活共鳴 西非鼓舞文化在台灣

非洲其實不遠,尤其是西非的鼓舞熱力,在台灣已有不少深深為之心醉、著迷,並矢志將其在此發揚光大的「信徒」們,如成軍於二○○五年的「嬉班子樂團」,強調在地的台非融合風格,最近才登上台北世大運閉幕演出;還有台南女兒與幾內亞音樂家創立的「聲唄鼓舞樂團」,希望藉由樂舞這扇門,讓台灣人了解非洲。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十月香港 躍動非洲的多元繽紛 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

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兩年一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今年以「躍動非洲」為主體,精選音樂、舞蹈、戲劇各領域演出,跨越傳統與現代、全新文本或當代經典,更重要的是,主辦單位此次幾乎邀請到非洲東西南北各地理區域的重要創作者與藝術家,齊聚一堂、共赴香江,不僅史無前例、別開生面,更是難能可貴的一場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