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舒米恩工作室「都蘭部落小旅行」 Haluko Rupi 誰說旅行不可以只是單純的野放?
「我的客人都是篩選過的喔!」牽著一雙兒女,Haluko Rupi不無驕傲地說了好幾次。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打造亞洲跨世紀舞台
在邁向新世紀之際,亞洲許多大都市紛起興建國家級的表演空間,似乎不畏經濟風暴的襲虐,而有各據山頭,搶呼亞洲、甚至世界第一的豪氣。 台北兩廳院從啓用以來,十多年來已成爲亞洲重要的表演場地,本期,我們重新調閱其歷史檔案,一探當年表演場地設計美學的正反爭議,並爲讀者介紹近年來上海、北京、東京、新加坡、吉隆坡新興或正趕在二十一世紀初完建的表演空間。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戲說音緣
近年台灣的表演藝術界有愈來愈多跨領域的演出,戲劇界由於演出形式的拓展,向外吸收了許多人才,除了常常由明星擔任演員外,更常和流行樂界的創作者合作,擔任音樂設計或現場演唱。音樂在戲劇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此次劇場界導演及音樂界學院、非學院出身的創作者將分別談談兩者在合作上遇到的困難以及彼此攜手共創未來的可能。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日本東京新國立劇場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分爲歌劇院、中劇場、小劇場的表演空間,已展開了馬拉松式的演出。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表演空間包含大禮堂、演奏劇場及小型多功能場地,預計於二〇〇二年正式開幕迎接新亞洲文藝復興。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馬來西亞國家劇院、國油愛樂廳、中環劇院
已於一九九八年在吉隆坡成立的國家劇院與愛樂廳,及預計二〇〇一年啓用的中環劇院包含了適於多種類型的表演空間,亟欲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在餘波中砥礪邁進,接受藝術的灌漑。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庫特羅夫敎授的音響設計要點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歐洲歌劇院與音樂廳的演進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歌舞青春無界限 熟齡一族的劇場樂活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全球各地的長者在退而不休的生活中,如何從事創造性的休閒活動,讓生活品質得以提升,成為社會的重要課題。 熟齡劇場因而崛起,藉著戲劇活動或遊戲,讓退休的年長者可以排遣孤獨,透過藝術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使生命活得更快樂。 熟齡劇場,讓長者找回人生舞台的精采,例如,碧娜.鮑許的《交際場》找來一批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重新詮釋,比利時當代舞團的《梔子花》由一群變裝老藝人上演人生悲喜,蜷川幸雄與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合作的《烏鴉,我們上彈吧!》,讓人看見年長者的歲月丰采。 生命經驗豐富了表演藝術,而創作則使人永保活力,例如,當代許多劇場大師如莫虛金、羅伯.威爾森或蜷川幸雄等,都是至今高齡七十以上還持續創作,舞踏大師大野一雄更是活到九十五歲都還在跳舞。 本期特別企畫將從英國、日本和台灣三地,對照熟齡劇場的發展。同時,實際探訪果陀劇場「活化歷史」計畫、雲門舞蹈教室熟年課程、十方樂集「青春鼓」班,一窺長者如何親身參與表演藝術。 樂塾劇團《女人的和平》即將訪台,本刊專文側寫日本「地下劇場的帝王」流山兒祥,如何讓素人銀髮演員自信走上舞台,載歌載舞,演繹希臘喜劇《利西翠妲》。
PAR /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開班授技 愈演愈烈
近年來,由於媒體的開放、有線頻道的增加、劇場活動的日益蓬勃、民間與官方推廣戲劇多年的結果,以及行銷觀念的求新求變之下,似乎整個環境對於表演人才的質與量上的要求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希望投入演員表演工作的人數也隨之增加不少。而演員的培養,除了學校戲劇科系之外,坊間有越來越多的演員訓練班招生。到底我們現在的表演市場如何?表演敎學環境又如何?透過實地的問卷與訪談,本期讓我們一起來探視這塊民間的潛力開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