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什麼是「爵士樂」呢?

你認為什麼是爵士?什麼構成是爵士樂的條件?會不會你以為聽的是爵士樂,但其實是摻雜爵士編曲的流行樂?如何在浩瀚的爵士樂大海中,找到指引方向的準星?讓我們透過爵士樂專家們的定義,從複眼觀點勾勒出輪廓,也許,就能更靠近爵士樂一點。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通往世界的爵士變種旅史

在文化多樣性因全球化與網際網路的使用而愈加難以保存的21世紀,爵士樂逆勢而起,成為能夠承載各種相異文化內涵的獨特樂種,且在過去100多年來歷經多次演化與融合共生,發展出諸多形貌不同的爵士變種,它何以有此能耐?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尋找台灣爵士樂

爵士樂的誕生,就是一種混血。 一個多世紀前,美國紐澳良的非裔美國人,將藍調與Ragtime揉合歐洲的軍樂發展而來。這輕鬆自由的樂種受人喜愛,迅速地從社區逐漸傳遞到世界各地,在南美、在中東、在亞洲,甚至回傳到歐洲⋯⋯美式的自由一路收放,吸納了當地風土民情,說出新的音樂語彙。相似的路途,爵士樂旅行到台灣,經過樂手們的接力、傳承、創作、推廣,成為今天的模樣。在樂迷們享受即興搖擺之際,是否想過這一來一往間,有多少成分是所謂的原汁原味?或者說,我們創造了多少本土的風味? 事實上,在台灣,爵士樂的行家不少,在唱片、廣播、明星乃至於各地的爵士樂節推波助瀾下,每年更吸引了新的樂迷跨入這個領域。多年來,國際巨星來台每每掀起活動的高潮,刺激了觀眾的視聽神經,然而這一來一去,究竟為台灣留下了多少養分?而今適逢疫情,阻絕了外來的喧嘩,才驚覺台灣樂手的能量已然豐沛,說著更熟悉的語言。這次,讓我們一起從「爵士在台灣」到「台灣的爵士」,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從跳舞時代到眾聲喧嘩的台灣爵士樂軌跡

「爵士樂是郊野堤岸暨都市貧民窟裡的棄兒,是非裔美國人為了反抗汙穢與悲傷,而掀起的一場快樂起義(joyous revolt)。而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爵士樂才會成為全世界備受機器壓迫、成規束縛的現代社會,用以紓解痛苦、化解無聊的全球型安慰劑。」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探尋爵士樂手在台灣的百年足跡

爵士樂手的定義經常眾說紛紜,諸如有人認為應該以爵士樂手所具備的能力、知識及曲目為標準;也有人說,靠爵士音樂演奏吃飯的人才能叫做爵士樂手;更有人認為,演奏現代爵士樂、具藝術性並且具有創作能力的人,才能叫爵士樂手。然而,如同「爵士樂」的意義與內容,會隨著時代與場域變化,「爵士樂手」(Jazz Musician)也是如此。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從城市慶典到在地爵士教育

過去,爵士樂對一般來說人來說是外來樂種,也是新潮、時髦的象徵。即使嚮往,也得從電視台、夜店、酒吧、唱片等管道才能聽到,讓人感覺遙不可及。但近年來,爵士樂的蓬勃對比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除了受到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爵士酒館的增設、經營者的眼光、專業聽眾的累積等都交互影響,再深究其竟,則得歸功各地爵士樂節、社團、音樂營等多年耕耘。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殿堂之外,酒館內的爵士練功坊

在20世紀早期,發源於紐奧良的爵士孕育於城市酒館的喧囂,時至今日,酒館依然是樂手們的街頭學校,他們在此會友、學習與成長。對爵士演奏家來說,絲絨般的絃樂、黃金般的銅管不是賣點,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一起玩的精神。趁著微醺的氛圍內跟著音符搖擺之際,樂手們拿起樂器使出全力,夥伴們輪流接力各顯神通,止不住手癢的隨時可以加入一起Jam。在哪裡立足演奏,哪裡就是舞台! 有別於殿堂級大舞台的演出高門檻,小巷內的酒館主人們多半秉持打造沙龍的開放精神,歡迎所有愛樂者,致力消泯樂手與聽者的距離,營造玩家們能在此打磨技藝,更自在地拋接樂句,進行音樂探索的非典型演出空間。酒館,不只是樂手的秘密基地,更是他們的練功坊。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內行人才知道的爵士現場巡禮!

爵士樂演出最重要的精髓之一,就是互動了!不管是樂隊之間,或是台上與台下,緊密互動都會讓氣氛顯得更熱絡。而爵士酒館等非典型演出空間,正是孕育現場文化最重要的舞台。酒館的演出是愈夜愈精采,過了凌晨推出的Jam Session更是門道所在。本刊精選幾家仍擁護爵士純粹精神的名店,泡在裡面夠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地方,能夠發掘新星、提煉潛力,並且推動世代的交替與流轉。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台灣爵士唱片廠牌創業場景:我是這樣做出爵士唱片的

多年來,台灣唱片市場可見形形色色的爵士錄音作品,也孕育了為數不少的爵士樂迷。然而,主流唱片公司傳統保守,多以代理進口國外藝人專輯為主,樂迷們關注的眼神也常向外望去。殊不知台灣的音樂生態中已出現一批能夠演奏爵士樂的優秀樂手,近年也產出不少屢獲金獎肯定的作品。 本文專訪了台灣業界實際參與爵士樂專輯工作的唱片人,包括威幅音樂有限公司音樂總監呂聖斐、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盧欣民、安玓音服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高亭誼(Evy),從企劃、製作、發行、經紀等角度,從三大唱片廠牌的創業場景,描繪爵士樂與爵士樂手在台灣唱片產業的樣貌。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年輕爵士樂手跨界,替獨立音樂帶來深度與厚度

2010年開始,一批批從海外學成返鄉的年輕爵士樂手,陸續進入音樂產業。自此,從流行樂、獨立音樂乃至大量興起的音樂節現場,乃至專輯唱片內頁製作名單,都能看見這批年輕樂手的身影,也帶動不少年輕樂迷加入聆聽爵士樂的行列。這讓人不禁好奇,這些年輕爵士樂手何以出走至流行與獨立音樂?如此頻繁跨界的真正原因?不同音樂人之間又會相互激盪出什麼樣的音樂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