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現代變身
二○一四年的台灣,有個可愛的暱稱是「妖怪元年」,開始有創作者/團隊借用妖怪的概念從台灣過去的傳說裡尋找他們,甚至開發出不同接觸妖怪的方式,有小說,有桌遊,有電視劇等。妖怪逐漸從過去的時空裡被找到,然後頑皮也多變的他們,開始變身成不同樣子,與我們相會。 其實,妖怪好像不大可怕吧? 第二站,帕帕追著妖怪們的足跡回到現在,拿出放大鏡,看看他們到底在哪裡?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妖怪元年.文藝復興 台灣妖怪的跨界交響 本土奇幻在當代發聲
二○一四年是「台灣妖怪元年」,從這一年開始,學術界、創作界開始出現諸多相關作品。而這波潮流也是「台灣妖怪文藝復興」。因為事實上,百年以前,本土的妖、鬼、靈、怪等故事,就顯現於民俗文化,甚至在文學、藝術層面上有所開拓。而今「妖」風盛行,更激盪台灣各領域的創作,雖然「台灣意識」的崛起是重要原因,但妖怪具多種面向,呈現人們潛意識,無所不在,同時又千變萬化,刺激人們的想像力,更是刺激創作的主要因素。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當代劇場 劇場裡尋妖 轉動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
妖怪作為複雜人心的隱喻,是許多現代劇場創作者創作的入徑,在台灣的當代劇場中,除了兒童劇常出現的可愛妖怪外,也有如拾念劇集化用《山海經》打造的「超神話」系列,另針對台灣在地奇幻素材發展的有雞屎藤舞蹈劇場《府城仙怪誌》、《府城夜話》,再現劇團的《物怪之里》,還有憑空想像創造妖怪的《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妖怪在劇場裡的誕生,多是為了解決人類無法以「人類」身分於這個世界處理的問題,是創作者自身的投射,藉此轉動解決人類問題的鑰匙……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當代戲曲 肉身有限妖不成妖 翻騰怪美贏喝采
傳統戲曲以敷演歷史與民間傳說為主,《西遊記》、《白蛇傳》等等妖怪主角的戲碼遍布各劇種,不管妖怪角色正派反派,總是能以精湛身手贏得戲迷大大喝采。真人扮妖有限制,台灣布袋戲偶發揮奇想,造型聲光更是盡情揮灑。台灣歌仔戲的妖怪戲不多,但以演出神怪戲出名的明華園就有不少經典角色。國光劇團的新編戲也做過《狐仙故事》,狐仙三世變女又變男。擅長胡撇仔風格的奇巧劇團把日本妖怪也搬進戲裡,《鞍馬天狗》造型創意又吸睛……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視覺藝術 從「幽靈潮」到「妖怪熱」 翻掘土地的記憶
在當代視覺藝術領域,藝術家先是以「幽靈」為喻,回溯島國歷史中種種創傷經驗,透過影像敘事,讓過去深藏的各種記憶重新復現與行動。而隨著妖怪調查研究的相關出版,視覺藝術也邁入這個熱潮,以跨界的方式生產屬於在地的對話。雖然這一系列以妖怪作為方法的藝術實踐,帶來對於歷史、文化建構的想像路徑。但這之中始終有一個區塊,是我們可能需要商榷的事情,即精怪和超自然、死亡之間的關聯性。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想像轉生
帕帕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妖怪,其實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從鄉野奇談、民間故事開始,妖怪不只穿梭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也被人用講的、用寫的各種方式留了下來;到了現代化的都市裡,好像漸漸看不到他們了,但帕帕發揮了特派搜查員的超級功力,找到了他們——寄宿於人的心中、大樓之間,甚至是任何地方,成為另種傳說。 想像,好像是妖怪成長的養分,甚至我們也在裡頭託付了不敢說出口的種種——妖怪,就在想像中轉生。所以,我們去看看藝術家們能夠創造出什麼妖怪呢?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囤姬」 恐懼別離,囤積記憶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失眠夜裡 無限放大的電風扇葉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創作者的妖怪想像 硫磺煙霧,幻想成物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我們出發,一起到劇場找妖怪!
妖怪,還躲藏在哪裡呢? 還是,他們早在身旁竊笑,是我們太過遲鈍呢? 妖怪搜查線的最後一站,為了避免被妖怪笑我們蠢,身為特派搜查員的帕帕將光明正大的(?)提供幾條妖怪即將於劇場裡現身的線索,足跡遍布台北、台南、高雄等地。 你,準備好了嗎?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你了!屬於你的尋找妖怪大冒險立刻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