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獨家專訪《情色度假村》男主角 史蒂芬.夏夫 用自己的身體 書寫自己的小說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東德的史蒂芬.夏夫(Steven Scharf),去年接連獲得三個獎項的肯定,包括因他在《情色度假村》中的演出贏得的年度最佳男演員獎,演員生涯如日中天。 訪談過程中,夏夫處處流露對演員工作的熱愛及投入;在二○○七年加入慕尼黑室內劇院之前,夏夫刻意每幾年就要換劇院工作,以保持自己全力以赴的動力。導演史蒂芬.基米(Stephan Kimmig)曾表示從來沒有在一位男演員身上看過夏夫表演的這種強度。夏夫高大的身體卻能透過精準的聲音與姿態表現極度的脆弱和荒誕。 訪問前,夏夫告訴筆者,當初劇院收到臺北藝術節的邀請大家都很驚訝,在高興有機會造訪台北的同時,也笑問台北怎麼會想看一名沮喪西歐男子的故事。 小說或非傳統劇場文本精練而抽象的語言,對他而言不是負擔,反而給他更多工具和空間去探索與創造角色的狀態。從夏夫面對表演時所展現的主動和創造性,可看出他對劇場的信仰,期盼透過劇場藝術思考當代人的存在狀態,也展現了他對劇場結合哲學思辨、語言藝術和肢體技藝的要求。
PAR /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表面的深度 《情色度假村》的文本與詮釋
韋勒貝克便是這麼一個人,一位政治不正確的作家,他的《情色度假村》要戮破的就是現代社會的這些表面現象,作者大膽毫無忌諱地談論現代人的虛偽,及性愛,他本人也熱衷的性愛,藉之呈現現代消費社會的物慾和空虛感。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永恆之愛 何須長久 《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eo & Juliet
「姓氏本無意義, 我們所稱的玫瑰,換個名字還是一樣芳香。」 身為古今中外最家喻戶曉的情侶檔之一,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戀愛有許多經典的橋段,讓你我都非常熟悉:石破天驚的一見鍾情、月黑風高的樓台私會、橫刀奪愛的癡心絕對、不被允許的狂熱愛戀、陰錯陽差的致命誤會……在愛情這朵玫瑰面前,血緣家族、毒藥死神都不具意義。 這個四百多年前的古老文本,匯聚了所有通俗愛情劇的元素,不僅在劇場,也延伸至電影、舞蹈……才華洋溢的創作者們把玩這些莎翁留下的元素,一再淘洗愛情的純度。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遠渡重洋,帶來編舞家麥克米倫的全本舞劇,探勘角色內裡,不只探索年輕男女瘋狂熱戀,也逼視少女茱麗葉在這堂戀愛課中的成長。本刊除了專訪新上任的藝術總監凱文.歐海爾與擔綱演出男女主角的四名舞者外,也深入莎翁的愛情觀,在浦羅柯菲夫的音樂響起之前,且讓我們看各領域創作者如何對《羅密歐與茱麗葉》提出嶄新詮釋。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情若真 不必相見恨晚 從《羅密歐與茱麗葉》談莎翁的愛情觀
莎士比亞的作品跨越空間與時間,雅俗共賞,除了四大悲劇外,「愛情」也是他作品的重要元素。有什麼比起包藏著死亡威脅的愛更教人醒腦的?莎翁透過戲劇媒材興風作浪的悲歡離合,無不是希望深化現實生活中的人性尊嚴,光輝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想,從悲劇宿命中淬煉出最直最真的愛。於是,只要曾經擁有,何必一生一世?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兩大家族人物關係圖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戲劇篇 保留原著框架 大玩形式讓你溫故知新
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戲劇,也許轉換時空、語言,但基本上仍然是對偉大愛情的歌頌,以劇中設定家族的對立製造了衝突的根本,一波三折的陰錯陽差,加強了戲劇的張力,用青春的生命去衝撞封建的體制,是這個悲劇中最大的衝擊,幾乎所有的改編都掌握的這些原則,各自發展出其變形。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電影篇 從寶萊塢到僵屍片 電影史中的不朽之愛
根據統計,取材或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電影,起碼也有一百部之多。《殉情記》的經典版本有一九五四年雷納多.卡斯特拉尼版,及一九六七年柴菲雷里重拍版。甚至形式上從動畫玩到寶萊塢,甚至變成了好萊塢的僵屍片,兩大家族間的隔閡,玩到人鬼殊途的境界,電影對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改編,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延活化與延續了莎士比亞的經典,歷久而不衰!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戲劇化芭蕾」扣人心弦 精緻舞劇傳世不衰
《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成歌劇或電影都極為成功,但要創作成舞劇則有相當難度。編舞家拉孚洛夫斯基與音樂家浦羅柯菲夫攜手合作的版本,攀上蘇聯時期「戲劇化芭蕾」的創作顛峰。而這次來台演出的麥克米倫版更是舉世公認的傑出舞作。這一切視覺上形象化的描摹,加上聽覺的深刻幫襯,讓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永垂不朽。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芭蕾編舞家麥克米倫 凝視現實的眼睛 以舞蹈回應時代
終其一生,這位被稱為「激情詩人」的編舞家都戮力拆解芭蕾語彙,將這個高雅殿堂的藝術推往寫實、社會性的方向,不可避免地招來了正反評價。反對者認為芭蕾因講究規矩法則,天生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支持者讚揚他的芭蕾不只是童話故事的藝術,而如實地刻畫了人性的脆弱,勾勒出時代的面貌。
PAR /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專訪英國皇家芭蕾總監凱文.歐海爾 從舞者到總監 帶領舞團開拓新局
曾經是芭蕾舞者的皇家芭蕾舞團總監凱文.歐海爾(Kevin O’Hare),是皇家芭蕾舞學校的校友。自舞台上退休後,轉往舞團行政職務發展,曾是皇家芭蕾的行政總監,也是前任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的左右手。二○一二年在梅森女爵退休後,繼任成為現任總監。此次率舞團二度來台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正是他在舞台上演出過的作品。歐海爾總監上任以來,推出新作如《唐吉訶德》、《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也延續與麥奎格(Wayne McGregor)、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史卡雷(Liam Scarlett)的合作,推出風格較為抽象的芭蕾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