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穿越道場與劇場,展開賴聲川的創作地圖 Stan Lai and his Like Shadows
賴聲川,開拓劇場荒蕪年代的先行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到《如夢之夢》,他創造無數華文戲劇經典,讓許多觀眾得以透過他悲喜劇形式交疊,繁複並置的舞台框景中,進入華麗璀燦,卻時而令人低迴深思的劇場景觀。 賴聲川,篤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從《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到《快樂學》,他翻譯佛學哲思相關書籍,頓悟生命、生死的無常,在修行中放下藝術的自我,在藝術中照見修行的靈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與宗教哲理之間,風格儼然,獨樹一格。 二十多年來,賴聲川一直行走在修行與創作的平行路上,逐漸地這兩條道路產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達拉圖延伸的「旅程」複式結構出發,完成了賴聲川創作生涯的顛峰之作,以環形劇場演出的《如夢之夢》。內容與形式、修行與創作,於此合而為一。 《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又將往哪裡走? 《如影隨行》將帶你穿越道場與劇場,重新發現──賴聲川與他的創作地圖。
PAR /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創作人說話 音樂劇製作人、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執行長 陳琪 推動本土表演藝術的新嘗試
PAR /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創作人說話 音樂劇作曲家 櫻井弘二 打造台灣多樣化音樂劇
PAR /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創作人說話 樂評人、音樂劇編劇 楊忠衡 要讓「劇中有樂 樂中有劇」
PAR /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陽光浮生錄.藝術的力量 莫努虛金與她的陽光劇團神話 Théâtre du Soleil
她的王國,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六十個,不同種族文化膚色的子民 她的領土,是一個儲藏軍火,荒廢許久的彈藥庫房 她的統治,蠻橫獨裁、專制強硬、爭議不斷卻教人難以抗拒 她的作品,寓西方文本於東方形式,美學風格獨一無二 她的關懷,相信藝術能改變世界,企圖在政治洪流之中創造歷史 一位偉大的女導演與她打造的戲劇王國── 亞莉安‧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崛起於法國六八學運,陽光劇團以「東方劇場」為美學形式,以現今棘手的政治問題為作品議題,不斷探索藝術與真實的距離,從中找回驚奇與想像的能力,改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四十年來,陽光劇團一如兀自照耀的太陽,在時代洪流中屹立,在騷動不安的年代,給我們擁抱生命的勇氣! 趁著莫努虛金此回將率陽光劇團來台演出最新作品《浮生若夢》,本刊特別帶領讀者,透過莫奴虛金的行事作風、作品美學、創作方法、關注議題、以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探索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如何創造——藝術的力量!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德國:焦點劇作家 羅蘭.希梅芬尼 測量當代的存在困境 《阿拉伯之夜》 透過「敘述」開啟觀眾想像
從劇場實務出身的希梅芬尼,劇作向來有高度劇場性格,他同時運用了戲劇的與反戲劇的元素(如使用敘述而非對話、消解傳統戲劇角色、描述挑戰搬演等)展開劇作的豐富可能性。但戲劇形式實驗不是他創作的出發點,對他而言「人」、「個人」才是「劇場的主題」。將由導演廖若涵搬演的《阿拉伯之夜》是希梅芬尼的代表作,更是他近年致力於敘述劇場的開端,透過劇中五個角色彷彿偶爾與彼此擦身而過的獨白,處理「被自身存在困住的人們」。
PAR /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拆解鈴木忠志の密 華麗下半身革命 Suzuki Tadashi
PAR /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法國:發展概況 翻轉語言挑戰敘事 舞台書寫另闢新徑
在戲劇文學傳統厚實的法國,當代劇作家除了更深入語言的玩轉探究,以呈現意義的多重與文字的音樂性,另更有劇作家標舉為演出而寫,或自編自導或與導演搭檔,讓文本與舞台演出無縫接軌;而「集體創作」的風氣也日益蓬勃,除了大家熟悉的陽光劇團,亦有不少後起之秀選擇此一「解放」之路。雖然今日劇場常被視為導演的劇場,但法國劇作家並未在此浪潮下退位,反而挺進灘頭,參與社會議題,並且時常積極介入劇場製作。
PAR /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玫瑰騎士》&歌劇院大搜秘 Der Rosenkavalier
在愛神的悲慟下,瀕死的愛人汩汩地流出鮮血,化成了朵朵玫瑰…… 希臘的神話是個傳說,然玫瑰就此成了愛情的信物! 火紅的玫瑰,包覆著的是愛人炙熱的心, 無法描繪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愛, 只好藉助濃郁的香氣與歌詠,傳遞言語的不能盡! 「語言止於樂聲的響起!」 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是再真切不過的實體。 跟著歌劇《玫瑰騎士》的銀玫瑰, 讓我們看上流社會「談情說愛」、與玫瑰使者聊聊天, 再到歌劇院一起讚嘆這偉大製作幕後的歌劇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