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今夜誰來娛樂? 舞台演繹新世紀繁華

從上世紀初的上海灘繁華風景,到今日的中國國際大都會,上海都是與「繁華」劃上等號的城市。為了讓眾多的國內外遊客能體驗這番如幻繽紛,上海也出現了多個觀光劇場性質的定目表演,結合中國雜技、特技、馬戲、舞蹈、音樂、多媒體與高科技舞台技術,打造了媲美太陽劇團的奇幻劇碼,也透過強力的行銷,建構出鮮明的表演品牌。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原色木偶 述說底層悲戚

今年在紐約百老匯一舉拿下六座東尼獎的英國戲劇《戰馬》,演出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其中維妙維肖的大型馬偶與靈活如真的操作,這些吸睛的偶全出自南非的「掌中乾坤偶劇團」之手。這個精采的偶戲創作團隊,也在九月時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演出自家的精采舊作《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樸拙的原色木偶,配上炭筆畫的黑白動畫,搬演以南非社會為背景的畢希納劇作《沃伊采克》,述說社會底層的悲哀。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亮出國樂「台灣印象」 交流中展現自我特色

臺灣國家國樂團(NCO)今年十月中旬至中國巡演,參與「中國民族音樂巡禮百場系列音樂會」,首度於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音樂會以「印象台灣」為主題,在指揮蘇文慶的帶領下,一首首的樂曲以各種不同的姿態打動了觀眾的心。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艾居恩.寇勒:我心中有好多角色在等著我親手做出來

很久沒有這樣因為訪問而感動過了。 坐在學校附屬劇場的簡陋小咖啡座,和締造《戰馬》全球奇蹟的關鍵人物閒聊,感覺好超現實,卻有種奇異的溫馨。創立南非掌中乾坤偶劇團的艾居恩.寇勒(Adrian Kohler),就是這樣一個隨和謙遜的好人。笑起來牽動滿臉皺紋的他,既慈祥又親切;原本被經紀人限定為卅分鐘的演前訪問,因為我們相談甚歡,變成了連續兩晚的長敘。寇勒不但透露了在其他訪談中很少提及的往事與創作源起,更不避諱地聊到既是創團拍檔也是生命伴侶的巴索.瓊斯(Basil Jones)。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為偶呼吸,給偶呼吸,與偶呼吸

配合《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演出,倫敦巴比肯中心特別邀請《戰馬》原始製作的三位偶師,舉辦為期兩天,名為「操偶祕技」(Secrets of Puppetry)的密集工作坊,對《戰馬》裡精妙偶戲瞠目結舌的我,怎能不挺身一試,親探其中奧秘?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林肯中心藝術節 名牌為主 不見「國際化」

雖然向來是紐約最國際化的藝術節,但今年的林肯中心藝術節排出的十檔節目,卻只有來自日本與巴西的兩檔算得上「國際化」,節目主軸分別是俄國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內容不能說不好但不算新鮮,紐約客也因此少了一覽異國表演文化的機會。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過渡」表演藝術節 惡女惡男大集合

「世界文化之屋」的「過渡」表演藝術節在六月中登場,今年的主題是「觀者」,所有表演都跨越觀眾與表演之間的疆界,觀眾必須窺視、參與、評論,不再被動凝視。台上的行為藝術挑釁的不單單只是考驗觀眾忍受瘋狂的能力,而是與社會無止盡對話,表演者把激烈的嘲諷交棒給觀眾,劇場裡的革命還是需要觀眾走進社會裡去完成。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演奏家形象搶眼 樂評人「看」不下去

愈來愈重視形象包裝的古典樂壇,遇上還是蠻保守的樂評與觀眾,會發生什麼事?最近走紅國際的兩位中國鋼琴家:郎朗與王羽佳,都不約而同遭逢了類似爭議。前者是新CD專輯的「封面設計」備受批評,後者則是因穿著性感時尚來演出,樂評忍不住唸上幾句。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英倫出品《戰馬》奔騰 跨海勇奪東尼獎

由英國國家劇院製作的舞台劇《戰馬》,跨到大西洋彼岸,一舉奪得本年度東尼獎最佳舞台劇獎,更囊括最佳導演、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及音效設計等大獎。載譽歸國之際,也引發劇評討論,認為保守黨政府大舉刪減藝文預算之舉,恐有害未來藝術發展活水,期待政府要正視栽培基層劇場的創意生力軍。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巴黎夏日藝術節 寶萊塢風演出揭幕

在大多數劇院都放暑假的巴黎,藝文愛好者最期待的就是「巴黎夏日藝術節」了。藝術節今年從七月十四日法國國慶日開跑直到八月九日,為期廿七天、廿七個節目、在卅二個不同的場地演出,同時還有許多展覽及工作坊。今年開場戲是來自印度的《孟加尼亞誘惑》,是導演Roysten Abel為○六年德里電影節的開幕所作,五光十色、熱鬧非凡,頗有印度寶萊塢電影的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