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城市行銷 全城舞台
本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藝術走路,四圍開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為標語(slogan),藝穗節的發起人,也是主辦人許國權打著「全城舞台」為號召,將整個澳門城市當成一座劇場,更試著將藝穗節上演的所有節目,成為一場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這個概念來自有著劇場導演背景的主辦人,也將一個官辦活動,展現出屬於藝術層次的靈活創意。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人偶同台 解碼克萊斯特的寫作狂熱
安德烈.克里根堡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製作的《海布龍城的凱西》,是去年柏林各大劇院為紀念作家克萊斯特逝世兩百年紀念,把克萊斯特重要的劇作都搬上舞台的製作之一。面對這部號稱「一齣盛大的古裝歷史騎士劇」,克里根堡並不照本宣科,而是大量穿插克萊斯特生平自傳書信,追尋還原創作的源頭、線索與路徑,回溯鬱鬱不得志的傳奇一生,並與故事情節交相對照呼應。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童話式《魔笛》 溫馨季節散發輕魔力
莫札特的歌劇《魔笛》首演兩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歌劇之一,悅耳的旋律讓沒進過歌劇院的人也覺得耳熟能詳。柏林國家歌劇院在去年聖誕季節前推出新版《魔笛》製作,以童話溫馨的氣氛,及主角「以德報怨」的結局,讓《魔笛》的魔力繼續散發……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音樂劇教父批評 新版《乞丐與蕩婦》掀波
一月剛開始演的百老匯音樂劇《蓋希文的乞丐與蕩婦》,因為音樂劇教父松罕的發文批評,造成圈內風暴也引爆話題。對這個經典的舊劇重演,雖有重量級製作團隊,但松罕對經典的被修改與新名稱對原編劇的不尊重頗有意見,也間接讓紐約版的演出重回原版結局。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中國表演團隊 挾經濟實力強勢外銷
中國近年來經濟實力興盛,成為眾所矚目的世界市場,但其向海外推廣文化軟實力的氣勢也愈來愈盛。除了有哈金、郎朗等打入西方主流的藝術家,近來表演團隊與製作也積極外銷放洋,台灣很長一段時間享有的創意優勢名聲,還能維持多久,不免讓人擔心。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列汶養病去 大都會歌劇院誰接班?
領導大都會歌劇院四十載的資深指揮家列汶,從二○○六年身體就亮起紅燈,頻頻因恙取消演出,大都會歌劇院這個樂季甚至都沒排他上場指揮。去年十二月初,大都會終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再指揮的消息,也讓人引頸期待,會是誰能來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剛接任大都會首席指揮的路易西。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克萊斯特年」 讓人重新認識兩百年前的文豪
死後作品才受到肯定的德國文豪克萊斯特,去年是他逝世兩百周年,於是德國政府將這一年定為「克萊斯特年」,編列預算舉辦各種慶祝活動,靜態展覽、戲劇演出、戲劇節、朗讀活動、網路互動等輪番上陣,讓年輕的世代重新認識這兩百年前的文豪。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柏林國家歌劇院觀眾人數攀升 振奮文化界
因為舊址整修、而搬到席勒劇院的柏林國家歌劇院,現已在新家邁入第二個樂季。原本擔心票房低迷,近期卻傳來新樂季觀眾人數攀升,讓文化界為之振奮,表示精緻的歌劇藝術不會寂寞,新世紀仍可繼續發展新面貌。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英國石油續約贊助四大藝術機構 引發各界論戰
因二○一○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被環保人士大力抗議的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宣布將續約贊助四個重要的藝術機構,投入一千萬英鎊的資金。但這樣的贊助也引發環保人士的抗議,在媒體上亦引發正反不一的論戰。這次的事件也再度促使媒體及大眾反思藝術與商業贊助、公部門補助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