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復排《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 焦晃莎劇榮光轉淡

在「話劇王子」焦晃號召下,原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一群年屆七十的表演藝術家,不計一切困難地為夢想的經典戲劇聚合。但現下盛行的是快、簡、喜、險的娛樂式刺激視覺的劇場文化,《安》劇票房的失利,也印證了莎劇悲劇美學的時不我予。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中法文化之春」 展現法國文化戰略全球布局

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四月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包括電影、戲劇、舞蹈、等等活動,主力放在年輕族群會感興趣的「非主流」藝術,也不忘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透過組織性的縝密運作,法國政府藉此進行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香港需要怎樣的文化局? 文化界關心擔心各表態

香港即將上任的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成立文化局,是否會讓香港文化發展出現契機,是這幾個月文化界的熱門話題。「文化界聯席會議2.0」剛於五月十二日舉辦的「文化變局論壇」,短短一週的宣傳時間,卻凝聚了百多名文化界及學術界老中青朋友出席。當日發言踴躍而正面,但也有有與會者說「少了怨氣」。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民政署「藝能發展資助計畫」 首批十八團獲撥款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歷史如何走進戲劇? 兩岸四地論壇交流經驗

長期以來忠於創作具人文與社會關懷戲劇的香港「致群劇社」,趁著二月底該社推出「辛亥」題材戲劇《占領凸手辦》之際,也舉辦了「歷史如何走進戲劇:以辛亥題材為例」的兩岸四地論壇,香港、澳門、台灣與中國的劇場工作者聚首,分別提出歷史題材的戲劇創作與詮釋觀點。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奇幻與詩意的舞蹈動力雕塑

曾訪台演出《致命引擎》的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Chunky Move),三月中在美國洛杉磯演出與動力雕塑藝術家魯本.馬戈林合作的作品《連結》。編舞家歐巴任尼克延續舞蹈肢體與科技之間關係的探索,讓舞者與台上的動力雕塑互動演出;舞者透過身體來控制動力雕塑的形狀,而在舞者輕巧的移動中,一旁占據三分之一舞台,有如編織物品般的動力雕塑也開始緩緩移動出不同的造型,舞者與雕塑間的連結關係充滿了行動的詩意。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空間錯置,如何遊戲到底?

作為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點大戲,高行健與林兆華這對當年的先鋒戲劇搭檔的再度攜手合作,更是《山海經傳》成為矚目焦點的原因。高行健的文本從開天闢地開始,許多天神帝后上陣,劇作家要讓他們「去神化」,提出以民間傳統技藝、像廟會一樣的演出形式,導演林兆華也放下之前導戲的精準,隨之「輕鬆做戲」。兩人的實驗企圖明確,但似乎是「錯置」在香港藝術節的舞台上……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浪漫歌劇的浪漫在哪裡?

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韋伯的浪漫歌劇《魔彈射手》,在歐洲音樂史上被視為德國浪漫歌劇的先河,但其劇本中也有不太浪漫的地方,例如劇中對道德的強調,使得這齣戲帶有一種濃厚的教化口吻。在柏林喜歌劇院一月份的《魔彈射手》新製作中,西班牙導演彼耶多(Calixto Bieito)以恐怖的新增場景,突顯了劇中的人性黑暗面,超越了原來的劇本的限制。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中式英語》叫好不叫座 悵然揮別百老匯

以《蝴蝶君》在百老匯打響名號的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去年在芝加哥推出新作《中式英語》,試演成績斐然,順勢挺進百好匯,雖然劇情背景是經濟正在崛起的中國,頗具話題性,雖然評論不差,製作群也卯力宣傳放送口碑,但仍不敵百好匯先天態勢,在演完一百廿八場之後,悵然揮別下檔。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一塊頑石的還魂 滄桑歷盡的釋然

《賈寶玉》是非常林奕華劇團廿周年及香港歌手何韻詩出道十周年的紀念作,去年十月首演。香港鬼才女編劇黃詠詩安排的情節從「還魂」概念出發,讓紅樓劇終後的賈寶玉,在回到太虛幻境後決定重遊故地,在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再經歷一次大觀園的種種。而林奕華則在每一場中加入「顛覆」,將原著文本轉移至現代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