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技術懾人穿越時空 開放演繹卻難覓感動
俄國作家布爾加科夫最後的作品《大師與瑪格莉特》,經合拍劇團導演麥克伯尼改編搬上舞台,並在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小說原著具體描繪莫斯科的情況,並突破線性結構讓故事穿越時空互相映證或反詰,麥克伯尼也運用精準的舞台技術,大範圍投影融合動畫,讓場景與角色變換多端;但劇中均等演繹的故事線,卻讓人感到處處談到卻無法讀出核心,而開放式的結局也讓觀眾在看戲時因充滿選擇而飽含疑問。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林肯中心邀演 中國藝術家展演多元創作道路
今年七月的林肯中心藝術節排出三檔中國藝術家的節目:郭文景的室內樂歌劇《鳳儀亭》、陶身體劇場的兩支舞蹈和布袋戲師傅楊輝的《操偶師的故事》。三個表演固然各有不同,他們的創作者不同的生命歷程,更反映了中國藝術家愈來愈多元的藝術道路。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舞在八月」舞蹈節 辯證語言與動作
夏日的德國舞蹈盛會「舞在八月」,今年是以「語言與動作之間的關係」為主題,邀請超過卅檔的演出,辯證現代舞與「語言」之間的糾纏。擔綱開幕的是日裔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的新作品《鏡と音楽》,日式的肢體充滿精神層次的哲理。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全世界的舞台 都有莎士比亞
為了迎接奧運盛事,英國的重要文化象徵——莎士比亞當然不會缺席,以各種型態在一整年的活動中現身,如自莎翁誕辰四月廿三日起為期半年的「世界莎士比亞節」、大英博物館為莎士比亞舉辦的特展“Shakespeare: Staging the World”等。莎士比亞不但對各領域甚至各國劇場有深遠影響,也是英國受補助最多的劇作家,甚至有人倡議,別再補助莎劇製作了,把錢留給新創作吧。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頂級豪華劇團《墜落街頭》 粉絲觀戲心情也「墜落」
以超級大偶街頭演出聞名的頂級豪華劇團,這次在巴黎夏日藝術節推出的新作《墜落街頭》,卻是不同以往的定點舞台戲,但是選自美國西部電影的題材頗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加上令人感到冗長的插科打諢,又很難得到大家關心的淘金者槍戰及刻意幽默呈現的技術部分,兩個小時的演出終於結束時很多人不禁鬆了口氣。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藝發局主辦「藝評獎」 獎金豐富嘉許優秀藝評
香港藝術發展局為了推動藝評發展,除了於去年推出「藝評啟導計畫」外,今年則推出「ADC藝評獎」,期望藉此發掘新一代的藝評人,而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金獎得主將獲獎金港幣五萬元,遠遠高於一般藝評稿酬。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從「倫敦夢」到「美國夢」?
斯特拉溫斯基的英語歌劇《浪子的生命歷程》,靈感來自於英國畫家霍嘉特的系列畫作《一名浪子的生命歷程》,他把八幅畫作串連的浪子故事,轉化為三幕歌劇。而在柏林國家劇院製作的版本中,波蘭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則把該歌劇導成一部「美國夢」;廿世紀以來的美國,顯然取代了十八世紀以降的倫敦。主角從一無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褲的青年,變成暴富的、光鮮亮麗的幸運兒,不過,這齣「美國夢」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奮鬥記,而是爆發戶的自我毀滅歷程。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提香經典三畫作 當代大膽「變身」
「變身—提香2012」是由英國國家藝廊提出的計畫,針對三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提香三幅與希臘神話中狩獵女神戴安娜有關的畫作,邀請當代視覺藝術家與表演藝術團隊參與發想,給予新時代的詮釋。除了有視覺術家針對畫作主題再詮釋的靜態作品外,皇家芭蕾舞團也邀請知名編舞家創作了三支芭蕾作品,並由參與計畫的視覺藝術家擔綱舞台與服裝設計,體驗創作形式的精采「變身」。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大都會歌劇院經理葛伯 出手干涉媒體引人貲議
公關出身的大都會歌劇院經理葛伯,近來因為干涉美國最重要的古典音樂雜誌《歌劇新聞》的評論文章,而備受批評,後來雖因眾怒難犯而收回成命,但葛伯干涉媒體自主的事件這次也並非首例。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演出莫里哀《吝嗇鬼》 資深演員烏特克累倒受矚目
德國知名資深演員馬丁.烏特克,六月初在赴「人民舞台」劇場要演出當晚首演的新戲莫里哀經典喜劇《吝嗇鬼》的路上,竟然因為過勞而身體不適,只好取消演出,也引起眾人的關切。但活動力旺盛、演出跨影視劇場的他,只在休息短短一週後即上台復演,展現對劇場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