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有線頻道中,藝術能有「一線」希望?

近年台灣「第四台」的發展軌跡不難令人發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實證,現在有線電視科技的發達也只強化了這種推論的正確性。有線電視的功能包括新聞、資訊、娛樂、購物、文化、敎育和公共服務,台灣這方面的發展卻...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表演藝術團體的自我追尋

台灣的表演藝術行業、團體,在邁向成熟專業的獨立自主路上(包括創作方向)可說也在追求認同中。譬如大家常常在會議中談論,到底表演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眞正的意義在哪裡?這意義不僅是指藝術家或文建會的定義,而...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顚覆和反顚覆

作爲一個文化評論者,必須掌握的是,在分析旣有現象時,不要因爲承認它的意義也就一併認可了它的價値;另外,則是不要爲了立場之故,而在無意義之處尋找意義。在「顚覆」這個字眼當令的時代,或許這樣的觀點才最...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敎育的民族基礎

每次去倫敦,雖然偶而也看到音樂的表演活動,但這個民族絕不是音樂的民族。他們主要的藝術是戲劇。我到法國,覺得那裡是美術的故鄕。到了德國文化的領域中,似乎音樂就是一切……藝...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談詩的演出

當帕斯的詩寫到「果實落地」,詩人想表達的或許是一種咄咄有聲的紮實的喜悅,而詹慧玲唸出這行詩時,卻是以一個壯碩農婦的形象在地板上狠狠地、重重地連跳三下。觀衆同時看到農婦的喜悅及詩人的喜悅,聽到雙脚落...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愛樂罪言〉新讀

張繼高先生在年近古稀之際,終於拗不過出版界朋友的勸說,出了他的第一本書──《必須贏的人》。這本書涵蓋了張先生所專擅的新聞、文化、時事等類詳論……民國四十年、五十年所發生...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電腦與音樂

「電腦就是電腦,它可以發出聲音,當它的聲音出現時,我不希望人們說它『像』雙簧管、或它『像』小提琴,它應該就是電腦的聲音!它是電腦這個樂器所發出來的聲音!」齊伊文的這個觀念,在國內顯然仍是新鮮的! ...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文化下鄕,媒體分權

文化下鄕,官員最好避開擴音機的麥克風和攝影機的鏡頭,媒體也最好在文字上採取中央和地方分權的策略。否則,官員前去開鑼很難留下餘音,他們不是去點燃文化的火種,而是去放一串鞭炮讓當地人士來淸掃。至於媒體...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鼓勵前衛藝術!

沒有人敢說所有的前衛藝術都是有價値的,但是人人都明瞭如無前衛藝術,所有藝術的創作將成一潭死水。所謂鼓勵云者,恐怕在技術上也只能鼓勵產生前衛藝術的環境,而無法對某一項所謂的前衛藝術做直接的補助。 ...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墜落的起點

英國的《亞瑟王傳奇》由靑少年擔綱,劇情設計上只是一齣演給孩子們看的戲,卻努力照顧到人性的複雜面,多少反映了人物成長的背景與日後性格之間的關係,劇中的少年角色在命運的擺弄之下作出不得已的掙扎,即使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