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多元智慧的理論找到了表演藝術才能的科學證據
表演藝術界的朋友在回想成長的歷程中,是否覺得自己優勢的智慧缺乏有利環境,但終於還是突破重重困境而有限制地發揮。不管你的回憶是什麼,我們可以很慶幸地說,終於有個心理學家尋根究柢,肯定了音樂、肢體動覺...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聲東擊西的言談催眠術
在品特的世界裡,講話是一種「催眠術」。這不是那種會讓人睡著的催眠術,而是會讓聽者接受了話語的邏輯與氛圍,而一時放鬆了自我的防衛。因此,語氣比語意還要重要。 ...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後金鐘的公共電視
得獎當然不是全部、也不是唯一,可是,得獎之後別人對你的期許更高了,你又要「維護」這樣的榮譽,隨時保持「衛冕」的高警戒心態,又要推陳出新、永遠走在前面讓人追,這種鬆懈不得的心情是很累人的,所以,&q...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重現台灣文化史的集體記憶 拱樂社劇本的整理與出版
「拱樂社」劇本的整理、出版是台灣重要紀事,保存了衆所關注的戲劇史料,重新體驗台灣「內台戲」的舞台魅力,喚起衆多台灣民衆的集體記憶,有助於台灣文化史與戲劇史的硏究與創作。 ...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史艷文的霹靂大戰
黃俊雄與史艷文已經創造了歷史。他們給大衆文化的最大啓示,不完全在藝師或戲偶,而在於顯現台灣文化的廣闊創作空間與堅韌無比的生命力。霹靂的崛起,反映這種文化生態,但這並不代表布袋戲英雄永遠可以橫掃千軍...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評審都在聽什麼?
評審們找尋的是一個能夠感動他們的聲音,這裡所說的感動並非一般的感動,而是當你聽到一個歌者如何利用他的先天條件,真誠地唱出歌中的感情,超越技巧的問題,卻又嚴守音樂與風格的規範之後所產生的欣慰與佩服。...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新政府應推動藝術立法
藝術界最需要的不是官位,而是提供藝術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能提供些什麼幫助?在我看來不過藝術立法而已。換言之,政府所能做的,是以有利於藝術發展的法律來啓動藝術的潛力。 ...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孤兒情結與邊緣意象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副刊編輯余林在評郭寶崑的劇作時,特別捻出「邊緣人」的心態作爲郭作的特色。郭寶崑也自稱爲「文化孤兒」。台灣曾經被「祖國」所拋棄,所割捨,不怪有「孤兒情節」;新加坡的華人是自願離棄...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美麗的遠景 期待「定目劇院」的成立
有了定目劇院,不但樂團、合唱團有去處,年輕的歌唱家也有了表現的舞台,這將成為我們培養舞台表演和管理人才的搖籃,很多國人的新作品也可以有計畫地在此發表。 ...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著作權之歸屬與讓與
著作財產權之讓與,唯著作財產權人始得為之,倘著作人故不享有著作財產權者自無讓與著作財產權於他人之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