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藝術與心理復健

「藝術治療」這個字眼已經很熟悉了,可是在國內至今尙沒有成爲一門被重視的學問,它是醫學院的附屬課程,還是藝術學院的任務,國人也不甚了然。這方面的人才可說是一片空白。最近有幾位朋友自國外選課回來,談到...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劇評難爲

「民生劇評」才見刊不到三個月,報方已接到許多來自劇團抗議的電話,以表強烈不滿。有的甚至質疑某某人「哪有資格寫評」……當一齣戲不叫座時,我們往往會自我安慰地說曲高和寡,觀...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市場原則當道,表演藝術內傷

在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年代,市場法則會失靈,失當的補貼政策會更加扭曲市場。首先所有文化人該發出怒吼的是,始終文化藝術預算不足的事實,怎可因為政府編不出來預算,而成為犧牲品呢?當初所有承諾的支票呢?文...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願在歷史洪流中與郭寶崑重逢 「傳奇未了──向郭寶崑致敬」演出後記

「傳奇未了」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順利演出,票房爆滿。在「良性競爭」下每一齣戲都亮麗精采。「傳奇未了」不僅是郭寶崑個人的傳奇,更是兩岸三地、五位著名導演的傳奇。他們不要酬勞、不爭排名、不計辛苦。他們...

第126期 / 2003年06月號

盈盈,但不是沒大誌的表演藝術界

平常聲音高、大誌多的表演藝術界一時成了安安靜靜的「英英」。眼看日子不太平,卻只能是「美代子」;工作取消了,(至少短時間內)錢也難賺到了,正好低頭省思。演得雖比真的好看,咱們卻哪及得上劍及履及的抗S...

第125期 / 2003年05月號

舞蹈除了動作,還有什麼?

舞蹈原本擅長使用的是一套抽象的語彙,無法說出直接的意味,但是「舞蹈劇場」也好,「舞踏」也好,並不想再延續現代舞用系統化的動作描述出一個文本,而是讓身體通過這樣一個政治策略,面對舞台上客觀存在的身體...

第116期 / 2002年08月號

世紀新觀眾、觀劇新文化

檢場景觀三四十年來在國藝中心都是常態,常看戲的觀衆還會為不同的檢場打分數:「今天《會審》檢場丟墊子遲了些!」曾幾何時,蘇崑檢場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倒不是批評什麼,只是忽然警覺光陰似...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也許應該在建立「產業創意文化」,透過文化與藝術的養成教育與普及傳播,讓各行各業都逐漸擺脫俗麗與平庸,邁向氣質與靈動,台灣才能從高級苦力般的代工宿命中,竄升為創新設計的重鎮...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你真的看見身、心、靈嗎?

觀者只能在看到舞者的身體/動作之下,用自己的心靈去意會,然後再對自己的感受賦予分析的能力;舞者就更無法掌握台下的觀衆到底心靈起了什麼作用?還是悶得有點受不了?所以,所謂「身心靈」舞蹈算不算真的在展...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看見舞界「人材」的可能 白舞寺舞團《七匡乙咚》觀後

不同於大多數急於和傳統劃清界線的新新人類,白舞寺的創作成員不僅深受傳統藝術的洗禮,且立志將之發揚光大。該團「當代肢體結合傳統布袋戲」的概念,意不在打破傳統藝術的藩籬,而在努力對觀眾表達他們從傳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