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上海一九七六
對沒有經歷過、卻又都是中國人的台灣而言,很自然地會把「文革」看成是一段深沉哀痛的歲月;可是在《上海一九七六》的北京記者會上,胡導演稱那年代為「撼天動地」。 ...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蘆葦的細語輕唱
這美妙的故事是草原上永遠詩意的蘆葦悄悄述說的,它教我們用敏銳、張大的耳朵聆聽。我們必須仔細聆聽抒情之聲,幾近無法辨認的蝶翼鼓動聲,就如著名的「蝴蝶效應」,這些微量振盪有可能膨脹成為巨大的地震,甚至...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登陸艇中的海軍回憶(下) 啊!是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我們全體士官兵禮貌地站在右舷邊,抬頭敬禮看著這艘舉世聞名的航母,他們的士官兵也要禮貌地還禮,但好像更認真地低頭行禮,看著我們這一艘曾是他們家的「古董」;當時的心情不是「啼笑皆非」,是「啼笑皆是」!...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登陸艇中的海軍回憶(上) 那一年,我坐著軍艦到越南……
在海圖上算著我們的船位,應該已經接近峴港外海領域了,就在這時候,前方不遠的海面上,漆黑夜色中出現了一盞小黃燈,應該是漁船。公海上的規矩,兩船相遇,小船一定要讓大船,可是它沒讓…&he...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趴在我的腳上
強勁的狗族連絡網讓我想起了一○一忠狗;有些吠吼就像來自我們的臥房,真是巨大無比的聊天室。那些狗兒們可不在聊天,牠們在狂吠、呻吟、喘息、咳叫! ...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從文學到音樂劇 《鐘樓怪人》中 看人性的暗與光
當時代交錯,中古靈肉二分觀點、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人本人性觀,勢必會生發思想撞擊的混亂。整個《鐘樓怪人》悲劇的發生,便奠基於這混亂時期。雨果為了對襯思想對衝時期的混亂局勢,他描述堆砌了時間歷史的巴黎...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人生是個奏鳴曲式
人生該如何「狂想曲」或「練習曲」?前者是過度亢奮的生活方式,而後者則是無聊、毫不存在、無頭無腦反覆著永無發展可能性的無謂事務。難道在我們人生曲目中,無法找到一種比較富有詩意的形式? ...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一) 浮士德精神
就完整鋪陳浮士德精神而言,李斯特比起舒伯特、白遼士、古諾,是完備太多了。浮士德的性格在李斯特的音樂中,至少呈現了四種,包括以增三度和弦為主的,懷疑、絕望、煩悶的年老浮士德;快速遊走短促音符呈現出來...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三) 浮士德之死
關於浮士德之死,舒曼花了很多力氣來創作,長達卅四分鐘的曲子,完全是宗教式的,聽來簡直就像是一曲安魂彌撒,充滿對死者的安慰、面對死亡的寧靜與安詳、對拯救的頌讚,對已逝生命的喜悅與滿足。 ...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這是誰的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與藝術家們
在笑話中譏諷,是《唐吉訶德》最獨特之處。至於理想主義、戰鬥精神,或以瘋與愚來對比一個價值觀失落的時代,倒是有不少文學家、劇作家、思想家繼續比照辦理。如今,《唐吉訶德》已經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失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