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23期 / 專題

「演」一場建築聲學 讓你聽見音樂廳 「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

為了讓樂迷一探衛武營音樂廳的優質聲響的秘密,聲學建築專家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十月底舉辦了「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講座音樂會,分八個段落進行,演出並非如一般音樂會那樣正襟危坐,而是走走停停、上上下下,讓樂團、觀眾與音樂廳一起動起來,深入認識音樂廳建築與聲學設計的巧思。

PAR / 第323期 / 藝@展覽

刺青,作為一種身體藝術

刺青是藝術嗎?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TATOO刺青—身之印」,從技術、信仰、識別與認同面向,梳理刺青在不同地域、歷史文化發展的獨特脈絡,透過文獻、攝影、繪畫、手稿、矽膠人體繪製等方式呈現,勾勒刺青於世界版圖、區域文化及當代的美學發展過程。

PAR / 第323期 / 藝@電影

劇場人跳上大銀幕 駕馭金馬閃星光

劇場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向來出色,繼去年劇場女神謝盈萱拿下影后之後,今年的金馬獎入圍名單中,更有陳以文、張詩盈蔡嘉茵以出色演技脫穎而出,演員出身的吳可熙、陳雪甄甚至更入圍了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項目。他們如何在大銀幕上發光發熱,讓我們進電影院來親身驗證吧!

PAR / 第323期 / 藝@CD

欲罷不能的蕭斯塔可維奇

拉脫維亞籍的指揮尼爾森斯帶著「北美五大」之一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從二○一五年起展開蕭斯塔可維奇一系列交響曲的錄製工程,迄今已憑這系列三次拿下葛萊美獎最佳古典管絃樂演奏獎。尼爾森斯可說是承繼了蕭斯塔可維奇已降的俄國交響樂一脈,透過這兩張尼爾森斯與波士頓的錄音,我們彷彿重新聽到了作曲家內在的自我對話。

PAR / 第323期 / 藝@書

廿一位鋼琴大師的練習秘笈

大家都知道,想要成就音樂演奏功力,除了練習,還是練習,但若能得到大師的幾句提點,接收大師悟出的訣竅,可能就會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但與大師相遇的機緣難求,還好有這本《大師的刻意練習》,透過廿一位偉大鋼琴家掏心掏肺的分享,讀者不只知道鋼琴大家的練功秘笈,也得見廿世紀初那個時代的鋼琴史。

PAR / 第322期 / 專題

戲曲新生代.青春也執著

躁動青春裡的執著 ——新秀演員的日常小物 樂藝高強,各顯本領! ——青年樂師的隱藏版技能 也許有人說練功的孩子身體裏住著老靈魂?但您可知鑼鼓聲中的歷史留轉、世故老成,只是為了成就一台台好戲上場,在抹去水粉、卸下行頭之後,他們年少的輕狂依舊。 且讓我們趁著「2019承功—新秀舞台」、「傳統戲曲人才駐團演訓計畫—育成聯合展演」演出前夕,深入台前幕後,邀請京劇、歌仔戲、客家戲、豫劇和布袋戲等十位極具潛力的戲曲新秀演員、樂師;看看他們各自喜愛的幸運小物,也分享日常生活裡,不為人知的隱藏版技能!一窺他們在各自領域裡綻放光芒的同時,私底下屬於年輕世代的青春與執著。

PAR / 第322期 / 藝@展覽

看美少女的美術史

日本的美少女次文化,透過雜誌、動漫甚至小說,積累出豐富迷人的樣貌。正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美少女の美術史」特展,由日本三位資深美術館員組成的「三枝眼鏡研究所」策劃,從浮世繪、洋畫、日本畫、漫畫、當代藝術等超過六十位創作者共逾兩百件作品,梳理浮世繪以降三百年的少女文化發展。

PAR / 第322期 / 藝@電影

原民文化的薪火 年輕人如何接下?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今年邁入第十屆,這次影展的主題為「看見主權」。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型態轉變,經歷世代斷層與逐漸式微的原民文化,如何在年輕一代手中傳承下去?從這次影展中,我們可以藉著幾部入選作品,看到現況與新生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