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324期 / 專題

朱宏章 嚴謹規律裡的款款柔情

演電影又要演劇場,還要教表演、擔起戲劇系主任的行政工作……最近因當紅電影《返校》中「白教官」一角備受矚目的朱宏章,面對生活的多頭與繁雜,他則以至為嚴謹的行程規劃應對,不同於他人仰賴科技工具,他最愛的是印有橫線的手帳,一律用鉛筆整齊書寫,用不同記號標示意義……手帳中還夾著兩張老照片當書籤,嚴謹規律裡也沁出款款柔情。

PAR / 第324期 / 藝@展覽

解構框架 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為主題,擔綱策展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與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以「贊米亞」的山地和「蘇祿海」為策展指涉的地理和隱喻對象,邀請來自十六個國家、卅組藝術家及團隊,透過繪畫、裝置、錄像、行為表演、工作坊等,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世界,探討人與自然、歷史、科技等之間的關係。

PAR / 第324期 / 藝@電影

經典不朽 以電影致敬

不管是文學、劇場或電影,「經典」就是愛好者共同記憶的匯聚點,這個月有多部從經典出發、向經典致敬、或描繪經典背後主人翁的電影,如首度登上銀幕、大咖雲集的音樂劇電影《貓》,搬演《綠野仙蹤》電影女主角、《大鼻子情聖》劇作家人生故事的《茱蒂》與《巴黎小情聖》等。

PAR / 第324期 / 藝@CD

樂團之外 以琴訴衷

在交響樂團之中,排練與演出雖以指揮馬首是瞻,但穩定全團軍心,首席更是肩負重任。不過走出大樂團的他們,又會想用音樂說些什麼?這組「NSO首席之聲」系列,在樂迷敲碗多時後終於現聲,吳庭毓與李宜錦雙首席的「出輯」,正巧是一男一女、一成熟一甜美的完美配搭。

PAR / 第324期 / 藝@書

黑白琴鍵後 鋼琴家的音樂人生

從二○○七年出版至今,樂評人焦元溥的《遊藝黑白》再度增訂出版,從上下集兩本,到一套四大冊,除原有卅位鋼琴家濃縮與更新內容外,更添加了五十三位鋼琴家及一位大提琴家,總計收錄一百零六篇訪問、一百零九位音樂家。焦元溥說:「我只挑『我喜愛』和『我有問題要問』的鋼琴家。」受訪鋼琴家的剖腹回答,構築了精采的歷史,也讓此書成為最有用的音樂工具書。

PAR / 第323期 / 專題

打開音樂廳 聲學說給你聽

看不見的建築 音樂廳的必須  ——訪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 能為音樂家說話的  就是「好琴」 ——兩廳院「音樂廳傳奇:名琴.選位.大解密」 「演」一場建築聲學  讓你聽見音樂廳  ——「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   每個人,都是浴室裡著名的歌手! 把嘩啦啦的流水當掌聲,升起的蒸汽當乾冰, 抓起蓮蓬頭當麥克風開唱, 不知為何就是這麼感人肺腑,忍不住聲嘶力竭、自動安可不斷。 事實上,不是丹田練得有力了, 而是浴室空間、反射、材質等將歌聲化妝修飾得完美無暇。   放大到音樂廳不也是一樣, 有了好琴、有了好設計,就能讓優美的樂聲在空間裡飛翔。 不了解? 那麼就趁北高兩場講座音樂會,讓鋼琴家盧易之和建築家聲學家徐亞英, 和我們一起打開音樂廳,把聲學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