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24期 / 這樣過日子
黎煥雄,在河左岸
劇場人的一天,與大家無異,他們一步一步地設立期限,規劃進度,完成計畫。他們選擇岔路,追求幸福。有時候,戰爭與和平,生活與倫理,悲劇或喜劇, 並不是因為人性本善或本惡,而是因為人說到底就是人,不是什麼別的,不會因為前面加了「劇場」或其他冠稱而有所差異。看懂生活跟看懂一齣戲之間的關連是什 麼?我們是否急著釐清品味取捨,急著去批判,而忽略了每個你眼前的人,都是腳踏實地活著的個體? 黎煥雄導演,朋友們稱他「米蓋」。 走進米蓋的家,會先看到一輛腳踏車和慢跑鞋,你可以從鞋底和胎痕,推理出這家主人的部分線索,他的身材,年紀。接下來的大片書牆唱片櫃,會重塑或加深你的 推理,房間空間不大,一個人生活剛好,你知道主人會為什麼挺身而出,捍衛或保護什麼,他讓你恰到好處的試探,這些線索像是迷宮,細微的書塵在木頭地板上打 滾。 轉過玄關,牆上貼了大幅的Pina Bausch海報,地上則擱著個黑色皮箱,上面擺了台老舊咖啡機壓陣。讓人看到某種不合時宜,某種過氣,某種物件原始的意義,從城市各個角落竄回房間裡找到物件原來的位置,然後安身立命。
PAR / 第223期 / 藝妙人物事
林靖傑 用電影和劇場 抵抗遺忘
以台灣小說家王文興為主角的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中,導演林靖傑以舞台劇、即興樂團、動畫、針孔攝影等形式來展現王文興深刻的創作世界,也透露了林靖傑與劇場的深厚淵源。從九○年代風起雲湧的二代小劇場走來,林靖傑感慨曾有的美好已被遺忘,「台灣是個遺忘之島,即使年輕人有心,但過去該從何找起?」拍攝紀錄片,或許正是林靖傑攻克遺忘的方式。
PAR / 第224期 / 藝@書
打開庫存記憶 鋪展藝術風景
如果不是文字的優美質地,這些關於各個藝術領域的文字,就會流於知識的堆砌。如果再細看文字的肌理,會發現《室內靜物 窗外風景》的文學性又是建構在一種個人生命經驗的陳述與回憶。藝術的經驗,不光是一套理論和知識而已,更是生命的某個片段實在的感受。
PAR / 第222期 / 藝@書
蕭條時期的「傷物」世代
擅長以巧合/命運為經緯,織出結構層疊、宛如故事錦繡的美國小說家保羅.奧斯特,放下繁複的說故事技法,在小說《日落公園》中,以淡而緩的筆觸,勾勒出一組美國年輕世代在○八年以來金融風暴下的肖像——受過傷的、茫然失落的、將熱情投注於物的人們,悠悠蕩蕩,在看不見的未來與沉重的當下夾縫中,試圖維護內心微小的一簇火花……
PAR / 第223期 / 藝@書
身體教會我們的事
在過度發展的社會中,我們擅長運用腦力智能因應生活,卻忘了身體的力量。透過介紹展能藝術的《歸零與無限──台灣特殊藝術金講義》與介紹雲門律動的《親子玩身體──打造孩子幸福成長的八堂課》,或可讓習於一味追求卓越的我們,學習如何更自在、更健康,如何持續將自己蓄養得更開闊而飽滿。
PAR / 第223期 / 藝@CD
與蕭邦的不解之緣 三十四十各展美感
陳毓襄與胡瀞云這兩位不同世代的台灣女性鋼琴家,事業生涯有著相似的歷程,又分別在去年與今年同樣選擇了蕭邦的作品在台灣發行鋼琴專輯,也展現了各自的特色與美感。陳毓襄以最貼近的方式用心詮釋,讓人感受到一股純粹之感動;胡瀞云精確地捕捉了蕭邦用音符訴說的所有幽微情緒,,並達到了一種精雕細琢出的穠纖合度。
PAR / 第222期 / 藝@CD
哇!有設計也有爵士!
異業的結盟推廣、精采的專輯設計,讓聆聽音樂增添了多重的趣味。日本服飾品牌UNIQLO把經典爵士專輯的封面放上自家T恤並與「藍調之音」合作了專輯《當藍調之音遇上UNIQLO》;台灣的爵士女伶Macy Chen與名設計師蕭青陽合作打造了一封封跨越時空的書信,在專輯After 75 Years中娓娓道來。上述兩張專輯,不但讓我們收藏了設計,同時也收藏了爵士。
PAR / 第224期 / 藝@CD
跨界可以這樣玩
音樂演出跨界成風,現在就是要看怎麼「跨」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剛來過台灣演出的世界級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在這方面創意令人驚喜,改編已逝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作品的專輯更打破過往風格;而即將訪台的爵士小號大師泰倫斯.布藍查,邀請了美國著名的黑人人權學家Dr. Cornel West在專輯中擔任一角,也成功製造話題。
PAR / 第224期 / 藝@電影
影展光環加持 好片精采登場
八月份除了暑假搶錢片,也有不少影展大片現身,值得影迷進場體驗。如之前在坎城影展因導演言論掀起風波,又有女主角克絲汀.鄧斯特以精湛演技奪下影后的《驚悚末日》,話題十足令人期待。還有紀錄片導演鄭文堂接任宜蘭縣文化局長後端出的精采宴席——噶瑪蘭國際短片節,也相當吸睛。
PAR / 第222期 /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瞄準英倫風光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的城市主題是「英倫」,透過英國影史上重要影片修復與名導處女作等經典重現,搭上導演艾佛利拍攝作家佛斯特的三部曲,以及精選這一兩年新片的「英倫潮流」,豐富的議題、類型多變,還有多部傳記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