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35期 / 藝@CD
幸福就像一首歌
唱歌的幸福,孩子們都知道!建構童年回憶的歌,總是有著讓人忘卻煩惱的魔力。新世代的孩子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兒歌童謠,這次介紹的兩張專輯《動物真可愛》與《幸福的孩子愛唱歌》,趣味的主題創作與用心的編曲設計,讓大人也可以重溫唱歌的美好……
PAR / 第235期 / 藝@電影
兩代之間 糾結生命奇妙風景
有些故事,綿延發生在兩代、甚至三代人身上,七月份的兩部電影《第八日的蟬》與《最愛小情歌》,就是透過這樣的情節鋪展,糾結曲折,在鏡頭下打造出動人的生命風景。
PAR / 第236期 / 藝@展覽
胡金銓的「武藝」 當代藝術「新傳」
今年適逢胡金銓八十歲冥誕,從去年開始,包括紐約、巴黎等地陸續舉辦胡金銓紀念影展活動,國家電影資料館擁有最完整豐富的胡金銓文物收藏,這次展出改以當代藝術結合文物再詮釋,除了呈現胡金銓的電影美學風格,並希望藉由胡氏美學的再造,象徵典範的傳衍。
PAR / 第235期 / 藝@展覽
兩個中國藝術家 不同世代的生命解讀
中國當代藝術的兩位藝術家——六十八歲的王懷慶與四十七歲的劉煒,同時在台北推出近作展覽,前者從單純的東方文化基因出發,結合當代極簡的表現形式,後者的創作驅動則源自「以我手畫我心」,發展出一種相當個人化的百無聊賴、或被稱為「潰瘍式」的繪畫風格。
PAR / 第234期 / 藝@書
讀這樣的歷史 找回不變的人味
《沒有電視的年代》輕鬆好讀又方便攜帶,一邊去書中提到的景點諸如明星咖啡或永樂市場一邊捧讀,格外有一番滋味。書中篇章區分幾大項,你可以略知各民俗節慶由來、台灣第一首流行歌、第一部有聲電影或是阿公阿嬤追星瘋狂不遜色於雙十年華的你。
PAR / 第234期 / 藝@CD
瞄準「台北」 聲音說故事
你對台北的印象是什麼?雜亂的大城市?高傲的天龍國?藉由日常聲音的蒐集重組,聲音藝術工作者Yannick Dauby與張又升、黃大旺分別述說了他們的台北故事,透過聆聽他們的聲響專輯,你可能也會發現不一樣的台北……
PAR / 第234期 /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走入斯德哥爾摩的冷冽與繽紛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以瑞典「斯德哥爾摩」為城市主題,許多藝文青年熟悉名字:阿巴合唱團、史特林堡、柏格曼都會齊聚一堂,讓人看到這北歐城市的精采面貌。另有台灣兩部與表演藝術有關的紀錄片《時間之旅》與《蘭陵劇坊》,也相當值得文青們進場一覽。
PAR / 第234期 / 藝@展覽
從小洋裝開始的家族歷史之旅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的「家系列」,透過藝術創作,蒐集母系家族三代的故事。她在外婆的老衣櫃裡發現一百多件外婆親手縫製給母親伊麗莎和雙胞胎阿姨萊拉的小洋裝,引起她追溯家族記憶的興趣。透過這些衣物為觸媒,克魯斯從外婆、母親和阿姨們口中得知許多家族故事,轉化成創作素材的來源,陸續以影像、繪畫與雕塑等形式呈現。
PAR / 第233期 / Ju & JuJu
妳點亮了我生命中的璀燦星星
PAR / 第233期 / 劇場快門
小萱萱看著母親怡文排練
地點:雲門八里排練場 時間: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