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36期 / 這樣過日子
劉紹爐 在靜止裡流動
PAR / 第234期 / 劇場快門
我們一起聽手風琴!
地點: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時間: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PAR / 第235期 / 幕後群像
閉館八月重新開幕 「新舞臺」哪兒不同?
新舞臺是台北市重要的表演藝術展演據點。去年底開始,為了「長高、長大、保持年輕」,閉館八個月,進行內部大幅度的翻修、更新。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八月中旬踏進新舞臺,或許看不出哪裡不同;然而,「在大幕升起後的舞台上,我們希望所有藝術團隊都能感覺到,新舞臺比以前好用。」資深舞台監督魏鍇這麼說。
PAR / 第234期 / 這樣過日子
Fa與梅子 兩人時光
來到他倆位於永和的家,隱身在舊公寓區中獨棟一樓平房,坪數不大但應有盡有。進門瞥見兩雙溜冰鞋、兩台腳踏車,一間滿是書籍影帶的視聽兼電腦房。家裡各處都有他倆旅遊世界的紀念小物、卡片或日常用品,洗淨晾乾的紅酒杯整齊擺放櫥櫃,桌上幾瓶尚未開封的紅酒隨時歡迎光臨。他們把自己的家叫做「小酒館」,有時連續好幾個週末熱絡不絕,有時每月開張一兩個晚上。小酒館不對外公開營業,但提供的酒肆美食比起市面許多「酒館」還要來的精緻又高級。 他倆都是身經百戰的劇場演員。一位以音符做為外號,另一位則以鮮果為名。Fa跟梅子(梅若穎),一個音階裡最穩定持中的音符,另一個則酸中帶甜下酒單吃皆可。他們也的確把日子過的像一首旋律美好的曲子,一頓水晶燈下閒適在心頭、風味獨具的晚餐。
PAR / 第236期 / 幕後群像
沒有戲箱哪有戲?
舞台上演員唱念做打、演得讓觀眾動容喝采,但若沒有後台戲箱師傅的照管打理,也不會有台上光鮮亮麗的順暢演出!京劇裡頭有三大頭:劇務頭、場面(音樂)頭和戲箱頭,這三個帶頭者便能決定一齣戲的成敗。國光劇團的戲箱頭「六哥」邱毓訓說:「戲箱並不能因為不上台就不懂戲,他反而要比演員更懂戲,中國的戲箱培養過程跟演員一樣,都是從劇本、唱功開始學。」
PAR / 第236期 / 藝@書
想聽古典音樂?踹共!
古典音樂的門檻總是高不可攀?看了再多的音樂入門書也摸不著頭緒?或許可來看看英國BBC型男主持人蓋瑞斯.馬隆這本《古典樂的不古典講堂》,透過作者的苦心「賣笑」,或可為你與古典樂搭起「友誼的橋梁」!
PAR / 第234期 / 幕後群像
不願預置的即興琴聲
卸掉面版的鋼琴上擺置了各式各樣的小東西:錄音磁帶、長尾夾、螺絲釘……琴槌敲下,發出的是超乎想像的聲音——這是鋼琴家李世揚的創意,從事自由即興演出的他,透過活動的裝置,在演奏中展現細膩的情感。在舞作《兩男關係》中,他的音樂與舞者活潑互動,也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PAR / 第236期 / 藝@CD
傳統曲調與異國元素的邂逅
客家山歌、台灣民謠、原民歌謠……這些我們熟悉的曲調,如果用異國風的樂器或演唱風格來詮釋,會展現出怎樣的奇妙風景?透過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家的豐富創意,為傳統曲調打造出「舊酒裝新瓶」的聆賞經驗!
PAR / 第236期 / 藝@電影
兩個世界 燃燒一樣的藝術熱情
雖然是文化差異甚大的地域,但我們都可以透過影像,看到他們對藝術投注的熊熊熱情:《芭蕾首步曲》展現美國青年芭蕾大賽背後小舞者追求夢想的努力,「阿拉伯影展」展演的少量阿拉伯電影製作,也讓人看到在神秘面紗之後,阿拉伯電影工作者的關注與創意。
PAR / 第235期 / 藝@書
了解「電影導演」這一行的三種方法
關於「怎樣學創作」,從創作者的傳記和作品自述中能學到的,可能更多。從近期本地出版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北野武、岩井俊二等相關著作,不標榜「創意術」或「方法論」,卻提供讀者更廣泛的面向,探索電影創作的歷程,創作者如何自生命史汲取素材乃至形塑創作觀——比起歸納化約為理論,這類讀物毋寧是更精采的「電影導演創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