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43期 / 藝@CD

非主流語言的另一片天

春日已屆,天氣漸暖,伴隨風和日麗,此時嘗試享受與平日不一樣的音樂情境,亦是快哉!韓美混血創作才女普莉西雅為日本歌迷特製的《音樂記事本》與音樂頑童謝宇威以爵士唱吟客語唐詩專輯《爵士唐詩》,非主流語言的入耳新體驗,讓人也輕快起來……  

PAR / 第243期 / 藝@CD

跨越框架的種種可能

作為新生代電影創作者亮相舞台的「金穗獎」,多半參賽作品都是深耕內在風景、人物少場景簡單的低成本小品,固然穩當,卻也讓人更期待看到其他類型的嘗試。這次入圍作品中,劇情片有一半圍繞著「記憶」主題;而跨越類型與界線的作品也有精采的呈現。  

PAR / 第243期 / 藝@展覽

溯古汲今的台灣藝術顯像

策展靈感來自中國古籍的兩檔畫展,分別在台北與台中展出。前者「真真:當代超常經驗」展名「真真」出自《太平廣記》,展出作品勾勒「虛幻擬真」和「真實若幻」等風格特質;後者「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二年級生」展名「刺客列傳」出自《史記》,展出多位現已七、八十歲高齡的藝術家,突顯他們在台灣美術史中扮演的時空角色。  

PAR / 第242期 / Ju & JuJu

JuJu的三個願望

PAR / 第242期 / 這樣過日子

鄭宗龍 水面倒映的五道風景

說,編舞家鄭宗龍是街頭長大的孩子,所以編出《在路上》。 說,他是狼,是狗,是「躁狂抑鬱多才俊」,即將在「2013春鬥」交出新作《一個藍色的地方》,講的正是日出日落,這段歐洲人形容為「茫茫夜色,狼狗難分」的奇幻時分,憂鬱與癲狂共舞的複雜心情。 說他細膩,他就能一口爽脆閩南語,和中藥行夥計問候生意套交情。說他霸氣,他偏偏指給你看,龍山寺裡高掛的一幅字那麼美。舉香凝神祝禱,想起來猛回頭,問我們拍編舞家拜拜,會不會有點奇怪? 看他工作也是。我從來沒遇過一個編舞家像他這麼愛問,看這個是不是很無聊? 問多了,你都疑心,這人到底怎麼想別人怎麼看他和他的工作的? 但他又說,他喜歡讓自己變透明。意思是,從學校的舞蹈明星,雲門一團的亮眼舞者,二團的特約編舞,到如今身兼助理藝術總監和編舞家,踏上成功之路的代價,是更多目光與檢視。與其神秘,他選擇讓自己以透明的姿態活在他人注視下。 我說,鄭宗龍是水。水很透明,但從一大片地表到一只杯,水能適應各種容器,不可小覷。面對一大片透明澄澈的水,怎樣才知道它有多深?貿然踩進去顯然不宜,怎麼知道後果是清淺或滅頂? 當然我們不必探測這片水的深度。有時我們只需站在岸邊,讚嘆水的平靜水的波濤水的不定,帶來變化萬千的風景。  

PAR / 第242期 / 幕後群像

寂寞的聆聽 為這個世代留聲

為國家交響樂團等團隊擔綱現場錄音多年的尤子澤,說現場錄音就像「辦一場婚宴」,他最早到、最晚走,時間壓力也很大。而「樂團是活的!錄音也是活的!」他強調每一場錄音都沒有既定的規則,樂團位置的前後、高低,不同樂曲所需的人數不同等,指揮會在每場音樂會調整樂團狀況,他必須繃緊神經,確認混音後製該怎麼處理,「多聽、多想、多看。」尤子澤如是說。

PAR / 第242期 / 藝@書

女作家的兩種旅行指南:身心自在vs.小城畸人

兩位六年級女作者,新年前後各自交出兩本散文集,所寫都是路途中的觀照;《此時此刻》集結了劉梓潔近年出國旅行的心情紀事,《小塵埃》則有房慧真行居台北,偶至異國差旅的路上觀察。主題路線各各不同,共同流露的,是敏銳纖細的旅人心和旅人眼。

PAR / 第242期 / 藝@CD

從慕提缺席 聽指揮輪替的聲音刻痕

慕提因病不能跟芝加哥交響樂團訪台,也讓人意識到指揮也是人不是神的真相,好在總有後浪繼承前浪,這次介紹三組新出版專輯,讓我們聽聽老中青三代指揮——朱里尼、麥可吉倫、佩特連科的手上功夫。

PAR / 第242期 / 藝@電影

奧斯卡現場 演員大拚台

美國奧斯卡獎二月下旬將頒發,許多入圍佳片也擠在此時上映,其中有多部在演員獎項入圍,影迷們可以在頒獎典禮前先行「校閱」,看自己心目中的得獎人選,是不是也能中頭彩!

PAR / 第242期 / 藝@展覽

材質的迷戀者

英國當代重量級的雕塑家東尼.克雷格個展來到台灣,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完整呈現一九八○年代至今的四十九件雕塑代表作,以及百餘件與雕塑相關的紙上作品。克雷格雕塑創作,而且樂於探索各種材質,他始終認為,媒材就像人臉一樣擁有豐富「表情」,「媒材可以是複雜和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