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288期 / 藝@電影
文青愛看片 年終大發威
年底,是文青最愛的電影季節,有網羅近期精采國際影壇藝術電影的金馬影展,就連院線片也濃濃影展風,柏林影展、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的佳片也一擁而上。英國大師肯.洛區二摘金棕櫚的《我是布萊克》,才華洋溢的札維耶.多藍與湯姆.福特分別改編自舞台劇與小說的新作,還有趣味洋溢的企畫式電影製作……文青們的十二月,讓電影妝點得繽紛動人!
PAR / 第288期 / 藝@CD
從心所欲,踰矩何妨?
過去的鄭京和,神乎其技宛若公孫大娘舞劍。六十八歲的鄭大娘,挑戰她從未全本演出的巴赫無伴奏。褪去了青春時那細膩的自持、面面俱到的樂思,與精心營造的瑰麗音色,她口中吐出的肺腑之言,絕非一派溫柔與和善,那宛若回歸本真的素描筆觸,口氣卻硬得近乎鐫刻的力道。鄭京和似乎把年輕時少見的火氣,悉數醇化成一種雄辯的力道。
PAR / 第288期 / 藝@書
讓我們跳舞吧
芭蕾群陰Ballet Monsters的新書《全民跳芭蕾》以簡單線條和風趣中帶點機車的畫風,畫出了舞蹈教室的眾生相。若說前作《芭蕾女孩的秘密日記》是舞者生活的外傳,讓讀者一窺舞台下的日常生活;那麼《全民跳芭蕾》更加貼近芭蕾愛好者的內心世界。除了教室裡的風景,作者筆下的舞者社交媒體群像,亦讓人拍案叫絕。
PAR / 第287期 / 專欄 Viewfinder
布景與意境
然而,亦恰恰是把道具與陳設的「展覽性」放大提高到超越戲劇需要的比例,布景便由空間變成景觀,甚至奇觀,目的已經不是服務劇情,卻是化身某種展覽物,旨在滿足慾望投射。它的「假」,在於設計的鉅細無遺沒有發揮應有或更大的想像力,而只有讓空間在觀眾嘖嘖稱奇的讚歎中,扮演了唯肖唯妙的玩具屋。
PAR / 第287期 / 專題
人人都是電視台! 你,直播了嗎?
一五九○年代,年輕的英倫人想要認識世界,會走進環球劇場看莎士比亞。 一九三○年代,柏林奧運期間,首次以電視直播賽況,世界進入觀眾客廳。 千禧年初,首屆Web 2.0大會舉辦,標誌互動、分享、關係的網路世代展開。 二○一六年,社群媒體龍頭Facebook開啟直播功能,將真實物理空間消解更徹底,社群興起,電視退位,自媒體的戰國時代已吹起號角,而七年前環球劇場開跑的NT LIVE浪潮也在這年席捲台灣影城。 在垂直分眾最極致的時代,吸引人的直播關鍵是什麼?又對強調現時現地的劇場有什麼影響?直播是可利用的工具、可發展的藝術形式,還是瓦解劇場現場的雙面刃? 本刊除了就直播經濟分析產業與劇場現況外,也邀請了三組創作者──王翀、許哲彬、達康.com談談他們對直播的想法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