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2020-2021 疫時風景 / 文字 編輯室 / 8
- 劇院裡的社交安全距離,透視國家音樂廳梅花座位圖 / 文字 張慧慧 / 20
- 線上直播風氣盛行,衍生費用意外驚人 / 文字 李秋玫 / 22
- Watch from Home,舊作上線開啟「宅看戲」 / 文字 吳岳霖 / 24
- 虛實整合沉浸式演出大幅增加,5G發展銳不可擋 / 文字 江家華 / 26
- 有聲市場需求增加,表演藝術Podcast相關節目大增 / 文字 張慧慧 / 28
- 劇場演員斜槓YouTuber爆紅,正面迎接影像挑戰 / 文字 吳岳霖 / 30
- 開發新語法,擴增現場與現實 蘇威嘉X蔡宏賢X王柏偉 / 主持 江家華 整理 李秋玫 / 32
- 疫下的線上展演實踐6大方案 / 文字 黃馨儀(劇評人、應用劇場工作者) / 42
- 線下有國界,線上無國界 / 文字 謝鎮逸(評論人) / 48
- 換個視窗繼續造夢,劇場裡的擴增實境 / 文字 吳維緯(財團法人高雄市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 54
- 聊聊我所知道的NFT──從他領域應用窺探表演藝術的可能未來 / 文字 洪凱西(資深藝文工作者) / 60
- 我們創造出「真正的」AI藝術了嗎?──談人工智慧風格模仿到計算式創造 / 文字 邱誌勇(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教授) / 64
- 日常科技玩出全新把戲──線上遊戲、社群媒體、通訊軟體的劇場應用 / 文字 李時安(藝文寫字工) / 70
- 線上教學實戰記錄──當演員只有5公分高的時候…… / 文字 郭文泰(河床劇團導演、美國格林奈爾學院劇場與舞蹈系副教授) / 72
- 科技不PAR 小辭典 / 文字 張輯米(劇場工作者) / 77
- 2020-2021 表演藝術「線上」大事記 / 整理 陳明緯 / 90
- 從疫情前後的數位轉型、紓困政策,定錨台灣2025表演藝術發展方向 / 文字 蔡淳任(表演藝術聯盟專案研究員) / 96
- 在跨國交流中,日本發展出不同樣貌的數位專案 / 文字 新田幸生(獨立製作人) / 100
- 在全球封城最長的城市,放眼澳洲2024數位文化政策 / 文字 莊增榮(墨爾本藝術中心協同製作人、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 / 104
- 兩波疫情下,台灣現場演出的折衷與轉變 / 文字 吳岳霖 / 108
- 當歐陸舞蹈家重返現場,為疫情編舞 / 文字 林人中(藝術家與策展人) / 110
- 5 種全球「衝破疫情」的現場音樂會方案 / 文字 連士堯(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 114
企畫特輯 Special
即將上場 Preview
專欄 Columns
- 看戲不忘電影
新銳藝評 Review
- 另一種真實,仍是虛擬化的真實? 評《暗黑珍妮》 / 文字 宋柏成 廳院青會員 / 122
- 為慾望服務的分身有術 評里米尼紀錄劇團《恐怖谷》 / 文字 孫玉軒 廳院人會員 / 124
- 美學再現,或是再現剝削? 評河床劇團《被遺忘的》 / 文字 張宗坤 廳院人會員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