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乎舞雩舞團《Identity》 質疑與反思當代社會環境
風乎舞雩舞團透過身體、墨與汗水的流變意象下,以墨暈與身體線條探看「Identity」的議題,透視「Identity」映照出觀者對於「Identity」的思考。
風乎舞雩舞團《Identity》
10/2-3 14:30 10/2 19:30
台北 牯嶺街小劇場實驗劇場
「Identity」是對自己的身分定位。透視「Identity」,促使觀眾思考形塑我是誰的內在和外在因素,並意識到身分總是遠不止於肉眼所見。身體是文化的載體,墨為文化的象徵,而文化是身分的符號。風乎舞雩舞團透過身體、墨與汗水的流變意象下,以墨暈與身體線條探看「Identity」的議題,透視「Identity」映照出觀者對於「Identity」的思考。
近年來,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戰爭、全國化危機等紛亂與對立,對照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中人類的尊嚴、自由與福利的神聖和不可侵犯的宣言成強烈對比。編舞者提出對當代環境、社會及世界的質疑與反思,以現場展演,肢體、水墨、影像視覺藝術層層展開,結合作曲家Max Richter音樂和作品深具評判性與社會性,音樂與舞者肢體激發出強烈的藝術之聲。
「創作上追溯文化或是傳統,不是一昧的引用,而是在當代下創新、創作與創造。」風乎舞雩舞團藝術總監暨編舞家顏鳳曦表示,團隊從2017-2021和她一起發展《Identity》這個作品,「我們從歷史到歷史建築再到劇場再到美術館。因為這個作品,我讀了台灣舞蹈史;因爲這個作品,我了解321歷史建築故事;因為這個作品,我和水墨畫家談他的畫與他的當代;因為這個作品,我再次爬梳了後現代到當代的編舞史。為了這個作品,我讀了現象學;為了這個作品,我還有老師給我的文化理論等著看。團隊與老師們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得以讓我繼續在創作上做更多的閱讀與研究。」顏鳳曦不斷在創作上打破框架及探索編舞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