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妹《踏青去Skin Touching》 展現女同戀日常生活切面

徐堰鈴不讓《踏青去Skin Touching》進入晦暗沉重的調性,而是以較世俗、娛樂,大家可為女同志族群祝福的「活動」之姿現身。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今年二十歲了,本週末將經典重現徐堰鈴初執導筒的作品《踏青去Skin Touching》,全劇探討戀人式的遊戲性格,展現女同戀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切面。

莎妹劇團二十周年經典重現系列《踏青去 Skin Touching

9/24-27  19:30  9/26-27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台灣前衛劇場團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今年二十歲了,本週末將經典重現徐堰鈴初執導筒的作品《踏青去Skin Touching》,全劇從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又重現於舞台開始演起,從梁祝故事、費洛蒙現象、隱形人、演員扮演等剪裁穿插,探討戀人式的遊戲性格,展現女同戀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切面。

《踏青去Skin Touching》首演於二○○四年的「女節」,為女同志劇場的代表作之一。徐堰鈴表示,《踏青去Skin Touching》受到美國知名女同志表演團體「開檔褲劇團」(Split Britches)的啟發,仿效他們玩弄經典的精神,將《梁祝》中凌波與樂蒂兩個女演員扮演一對男女戀人的性別樂趣表露得更徹底。

顛覆九○年代以來女同志題材的悲情傳統,徐堰鈴將她對表演的敏銳度,展現在這部首度編導的作品中。她以幽默詼諧的方式,點燃愛的火花,帶觀眾走進女同志愛情生活的千姿百態,興奮、激情、狂喜,「趣味」成了是不可缺的要素。

《踏青去Skin Touching》演出形式拼貼了音樂劇、梁祝角色扮演及無厘頭的女同生活圈的笑話,八位女演員同台戲耍所散發的熱情,活潑大方的表述與形象,讓當年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像是一種劃時代的同樂聚會,著實符合女同們在公領域「踏青」的活動。

十年後重演,演員們有各自的發展、成長、新關係,徐堰鈴說:「如果劇場可以作為一個小小的家,如此重聚也很美好,慶祝我們十年後還能聚在一起,重溫舊夢,以我們這幾年的經驗重新滋潤這齣戲,我覺得這對一個作品來說滿好的。」

徐堰鈴將這齣戲從歷史裡拉回來,為的便是召回社群,好久不見,再玩一次。「重演對我來說比較像辦一個同志活動,重點不只在於戲本身,更希望大家再次聚焦在女同志身上,引起效應、影響力,或帶動一些話題,在文化層面上延續或發展些什麼,把人聚起來是我們的本行吧。」

對徐堰鈴而言,企圖心可能不(只)是改變大環境等目標,她真正喜愛的是創作方式,「我最確定的是逆轉的動力,例如叛逆、與眾不同,這是個很有力的動力和性質。比方說,我要用另一個觀點再談一次梁祝,在很多方面不按常理出牌。這世界對我來說是一個撞擊或融合的問題,什麼時候跟大家一樣、或不一樣,顛覆和挑戰才是真正的創作,這種創作性格其實很『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