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穗節十周年 沉澱轉化向前行
臺北藝穗節十歲了!今年仍精采無比,涵蓋戲劇、音樂、舞蹈、戲曲、喜劇、歌舞劇、實驗音樂、裝置展演等多元類型,共一百五十三組表演團隊,將帶來五百七十四場演出。
2017臺北藝穗節
8/20-9/10
INFO www.taipeifringe.org
臺北藝穗節十歲了!十年對於一個藝術節慶而言不算長,但一步步地累積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四十三組表演團隊,累計運用一百四十九個不同型態的演出空間,遊艇、廟宇、酒家、醫院、畫廊、溫泉旅店等都曾是表演場地,並有超過卅五萬名觀眾參與,許多表演藝術新秀也自此誕生,藝穗節提供自由的創作空間與行政支援,滋養一代代的新興創作者。今年臺北藝穗節仍精采無比,涵蓋戲劇、音樂、舞蹈、戲曲、喜劇、歌舞劇、實驗音樂、裝置展演等多元類型,共一百五十三組表演團隊,將於八月廿日至九月十日帶來五百七十四場演出。
迎接十年的到來,除了即將登場的百場展演外,臺北藝穗節更規畫了一系列十周年相關活動,以「拾年」為題,用表演、出版、訪談人物誌、展覽、青少年寫作計畫等活動,回顧一路上積累的能量與沿革,培育新興青少年評論寫手,作為迎接第二個十年的扎根。協同策展人林欣怡表示:「作為一個表演藝術新秀的自由平台,在『拾年』的計畫諸多裡,如邀請歷屆優秀的團隊回來藝穗節演出、Fringer人物線上誌、十年專書的出版等,更像是回顧、記錄我們走過的這十年。」
歡鬧歌舞秀打頭陣 一票兩戲經典再現
七月廿一日已於後台咖啡登場的「藝穗群星GALA NIGHT」,集結歷屆喜劇、脫口秀、歌舞劇、音樂亮點團隊,包括CMO樂團、白文鳥、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壯壯、鳥組人演劇團、萬道森琪絲及達康.come,帶來熱鬧一整晚的歌舞群星之夜,歡慶宣告藝穗拾年計畫正式啟動。
八月開幕當週則以「榮耀再現:《七種靜默:忿怒》、《冥王星》」兩齣戲,邀請二○○八年第一屆與二○一六年第九屆「明日之星獎」得主回歸同台演出。
《七種靜默:忿怒》由窮劇場主創高俊耀、鄭尹真主演,改編自香港最具特色的當代小說家黃碧雲作品《七宗罪》(大田出版),內容講述香港底層社會的一群人物,有妓女、失業勞工、小偷、清潔婦等,擠住在同幢公屋,各自面對坎坷多舛,無從逃避的命運。窮劇場藝術總監高俊耀表示:「我們從二○○八年在藝穗節演出《忿怒》開始,便對劇場的表演有些想像,比如我們的身體與聲音可以如何表現,包含語言的混雜等。在累積了一些作品後,這個時間點重新演回《忿怒》這齣戲,可以提醒我們回到創作的初衷,以及我們目前所在的位置,可以如何整理再出發,對我們而言滿重要的。」
《冥王星》則由初綻頭角的手放開工作團隊與追困實驗室攜手合作,講述兩名國中生性別認同障礙問題,互相想變成對方的性別,在生活中也有種種壓力,如校園同儕、不健全家庭,以及青少年的煩惱期,兩人相信死亡是最後且唯一的救贖和解脫。《冥王星》導演吳子敬說:「這次能夠被邀演榮耀重演,對藝穗節是回顧,對我們而言則是新的步伐。」
兩齣戲不論是該年度所獲得獎項、製作規模、雙人演出概念、劇本所探究議題與劇場氛圍,皆有絕妙的唯美與相呼應之感,一票兩戲將藝穗節的精采凝鍊於上下半場,橫跨八屆的合作,將於八月廿四至廿六日在華山烏梅劇院上演。
文字、影像記載十年歷程 下一波新秀培力
匯演平台的累積,藝穗參與者們的熱血經驗絕對值得寫下一頁,今年藝穗節訪談了廿三組歷屆參演團隊、工作人員、看戲大隊,集結而成「Fringer人物線上誌」持續於medium網路平台連載,透過寫手記錄每位參與者經歷的藝穗片段,讓觀眾更認識第一線藝文工作者,看見他們創作的日常。除文字書寫外,藝穗節將於八月廿日至九月十日於牯嶺街小劇場、南海藝廊、納豆劇場、Wooloomooloo西門店WOW、穆勒咖啡、空場Polymer等地策畫「你我他她的藝穗時光」,展出歷年精采演出劇照,重溫藝穗節十年來的演出光景。
預計於二○一七年底出版的「藝穗十年專書」,則整理出臺北藝穗節十年積累下來的各類型演出脈絡、台北城市表演空間之演變、表演生態觀察、執行團隊沿革等切入角度,透過藝穗節來觀看台北表演藝術的變化與成長。此外,《我們的藝穗一年》紀錄片將跟拍「陳家聲工作室」及「酌劇團」,以影像記錄他們自籌備、排練到演出的過程,將於年底於藝穗節相關頻道首播。
走過十年的藝穗節,除了提供展演空間予新秀外,更進一步思考如何給參演團隊更多可能性,參照金馬創投推出「藝穗PITCH薦面會」,鼓勵有意發展巡演的團隊,勇敢自我推薦,在正式場合中透過簡短且清晰的說明,介紹製作概念與演出特色,藉此媒合與投資者後續合作可能性,提供年輕團隊更多展演機會,活絡台灣表演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