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臺北藝穗節 表演藝術新勢力崛起
今年的臺北藝穗節將於八月底登場,包含台灣、港、澳、日、德等國家一百五十四組表演團體、六百場演出,再度創下參與新紀錄,為台北的夏天展開一場為期三週的表演藝術大匯演。
2015第八屆臺北藝穗節
8/23~9/13
INFO www.taipeifringe.org
今年的臺北藝穗節將於八月底登場,包含台灣、港、澳、日、德等國家一百五十四組表演團體、六百場演出,再度創下參與新紀錄,為台北的夏天展開一場為期三週的表演藝術大匯演。
邁入第八年的臺北藝穗節,參與的表演團隊逐年增加,這兩年尤其以喜劇╱歌舞劇形式演出蔚為風潮,去年勇奪「永真藝穗獎」的「鳥組人演劇團」全新製作《原來,真的有執事?》,票券開賣兩週內完售一空。要在藝穗節眾多演出中找到自己屬意的演出十分不容易,基於讓才華被看見的精神及考量演出的專門性與獨特性,主辦單位今年首度將喜劇╱歌舞劇獨立出來自成一類。
演出類別依舊以戲劇為最大宗,近九十檔演出,題材包羅萬象。有趣的是,在生活離不開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現在,多組團隊選擇以「網軍」為主題,傳達他們對現今社會的觀察。「心酸酸工作室」的獨角戲《雜聲少年》,邀請觀眾加入虛擬演員的Facebook好友,藉由Facebook可線上窺探他人生活的特性,無須任何演出說明,觀眾即可藉著自己的觀察揣測演出內容。「二十方」的《慾望廚餘》則以一個喜愛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秘密的女孩的角度,探討在網路上的看與被看之間,稍不注意,你我都有可能是網路霸凌者。
除戲劇外,今年舞蹈類仍有三十多組表演團體參與,給予觀眾更多新選擇與嘗試。《白日夢派對──偶有不平凡》由榮獲去年「藝穗原創精神獎」的「淘克斯創意」帶來融合動畫與街舞的創意演出。擔心總是看不懂舞蹈演出,也有「十分舞蹈劇場」帶來電影感十足、一定看得懂的《一杯酒 之間》。另外兩檔舞蹈策展節目規畫亦相當精采:「複象工廠」策畫的《複象公場舞蹈文本計畫》,以肢體舞蹈重新演繹四齣歐洲當代劇本;深耕花蓮的在地舞團「婆娑舞集」則取材自大自然,策畫三齣充滿東台灣情懷的舞作。
國外表演團體部分,兩度參演台北藝穗節的香港劇團「TOMOTO」,繼去年探討成長的作品後,將帶來香港社會現況反思的作品。「影話戲有限公司」以戲劇與裝置藝術,引領觀眾一同見證香港貧富差距的現實。「浪人劇場」改編香港作家西西經典作品《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探討男性主導的社會下的女性地位與自由。喜於開拓更多演出形式的澳門劇團「夢劇社X四維空間」,結合多媒體與肢體劇場,探討現代人的心理狀態。
「橫濱劇團」雖然取名橫濱,其成員卻分別來自英、德、加等國,多元文化的特性反映在作品裡,是一組以西方文化為基底、演出卻充滿日式情調的劇團。來自日本大阪的「魔法使者劇團」,以舞蹈、偶戲與扮裝的獨特表演方式,帶領觀眾一窺充滿驚奇的表演世界。另外,也有來自德國的舞蹈家「Oxana Chi」,化身為著名的埃及女王《娜芙蒂蒂》,帶來融合東方、非洲與歐洲當代舞蹈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