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中舞團《流變》 聚焦身體思辨

削弱了《長河》的群體性,《流變》讓關節鬆脫,舞者像水分子一樣在空間中游離,時而鏈接時而獨立運動,每一次的碰撞皆閃現不同舞者獨有的身體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被視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得獎作品《長河》續篇的林文中舞團新作《流變》,同樣關於水,但將以更貼近身體本質的舞蹈面對觀眾,用關節的扭曲與鬆脫呈現水的閃動、流變。

林文中舞團《流變 Panta Rhei

6/4  19:30  6/5  14:30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

INFO  02-28913306

被視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得獎作品《長河》續篇的林文中舞團新作《流變》,同樣關於水,但將以更貼近身體本質的舞蹈面對觀眾,用關節的扭曲與鬆脫呈現水的閃動、流變。

「流變」一詞的靈感來自希臘字詞「Panta Rhei」,譯為「萬物流轉」,意指是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便是凡事都在持續改變中。編舞家林文中表示,依循著這樣的哲學思維,舞作的架構便是在持續流動中改變或是在持續改變中流動,「我想這是一種新的跳舞、溝通的方式,透過這樣不斷咀嚼和深入挖掘自己身體語彙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對林文中而言,「站不穩」也是一種舞蹈的方式。他說,就像在溜冰場上,重心放在腳板邊緣的時候,身體移動的方式也會跟著改變,「舞團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尋找一種流體、非典型的敘事模式。如果舞蹈是一種講話的方式,我要如何用更貼近自己的、更當代的語言和他人溝通?」因此,縱使有一票明星等級的設計群加持──舞台吳季璁、影像王奕盛、音樂林芳宜、燈光宋永鴻、服裝楊妤德,《流變》依然聚焦在身體的思辨。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5月號「編輯精選」〈讓舞者成為水 找尋變動不居中的身體 林文中新作《流變》〉;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