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劇場《焦土》 揭開人性黑暗面

延續二○一五年亞洲表演藝術節以「雨」為創作主題,導演鍾伯淵走訪長崎、廣島原爆發生地,另又參訪高千穗日本天照大神的神話起源地,並將近年 (林政億 攝 曉劇場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曉劇場連續兩年與亞洲表演藝術論壇共同製作「《焦土》臺日共創計畫」,十一月於東京藝術祭演出後,本週原班人馬將返回台北演出,藉由作品緩緩揭開潛藏深處的人性黑暗面。

曉劇場 臺日共同創作計畫《焦土》

12/16-17日  19:30  12/17-18  14:30

台北  萬華糖廍文化園區B倉藝文倉庫

INFO  0953-186507

曉劇場連續兩年與亞洲表演藝術論壇共同製作「《焦土》臺日共創計畫」,十一月於東京藝術祭(Tokyo Metropolitan Festival)演出後,本週原班人馬將返回台北演出。連續兩年參與《焦土》創作的日本演員杉山賢表示:「鍾伯淵導演有許多特殊的觀點與排練方式,刺激他找到自己內在中從未發掘的一面。」飾演孱弱書生的杉山賢,推崇愛國主義,與逃兵四郎有同性的曖昧情緣,在個人與家國的欲望中掙扎求生。

「焦土(Purgatory)」以日本原爆發生後為背景,描述一個不知名的村莊,四處滿是焦土,乾渴的村民們不斷向天祈雨,期待著雨會落下。在漫長等待降雨的過程中,藉由角色間關係的拉扯與壓制,緩緩揭開潛藏深處的人性黑暗面。編導鍾伯淵表示:「《焦土》不只是以七十一年前的廣島長崎原爆作為背景,更是從身在台灣生長於和平世代下,對於自身處境的反思。」

在《焦土》故事中,村民不斷等待天空的降雨,數次向天乞求甘霖,然而,最後空中緩緩飄下的黑雨,夾雜著輻射微塵及爆炸後瞬間粉碎蒸發的塵埃。演員在雨中舞蹈著,巨大的影子投射在舞台後方的白牆上,乾渴瀕死的人們扭動仿若幢幢鬼影。

鍾伯淵透過村莊中的五個角色:啞女、迷信的商人左衛門、逃兵四郎、孱弱書生治及死了孩子的洗衣婦厄美,五人間漠視彼此的傷痛及對他人的暴力,因此在炮彈落下後,不斷在這一片焦土大地輪迴自己的命運。

「透過本作,一方面描摹關於戰爭的殘忍,另一方面希望傳達戰爭與每個人無法逃脫的關係。」鍾伯淵說,這齣戲並非僅止於過去的戰爭歷史,而是顯現今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戰場。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12月號「節目掃描」〈二戰核爆為背景 《焦土》探索無所不在的戰爭〉;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