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樂新世代跨界創意培育計畫 「JPG擊樂實驗室」成果發表第二屆團隊接棒
二○一六年十月,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JPG擊樂實驗室」,創辦人朱宗慶表示,計畫核心價值在於體驗整個實驗創新過程,鼓勵年輕團隊勇於不斷嘗試挑戰,為打擊樂開創不同視野和發展。
2017 JPG擊樂實驗室
《反作用力計畫:抵抗》
9/15 20:00 9/16 14:00 16:00 20:00 9/17 11:00 14:00
牯嶺街小劇場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
9/22-23 19:30 9/23-24 14: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森槮sen sen──擊出自然的記憶》
10/7 13:30-14:30 14:50-15:50 16:10-17:10
《AS ONE》
10/7-8 19:30-20:00 20:30-21:00
《聲波圖物語》
10/8-9 14:00-15:00 16:30-17:30
松山文創園區倉庫LAB創意實驗室
INFO JPG擊樂實驗室 jpglab.jpg.org.tw/
二○一六年十月,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JPG擊樂實驗室」,透過提供資金、資源串連、輔導陪伴等方式,提供卅五歲以下的新銳打擊樂家為期一年的支持陪伴計畫。創辦人朱宗慶表示,計畫核心價值在於體驗整個實驗創新過程,鼓勵年輕團隊勇於不斷嘗試、不斷推翻、不斷挑戰,為打擊樂開創不同視野和發展。
第一屆五組跨領域的創意實驗團隊,在近十個月的過程中,無論在尋找創新方向、主題、合作對象、場地經費等,經歷許多碰撞與火花,飽嘗許多走不通的道路,他們將於九、十月的三個週末進行共計廿一場成果分享演出;年底則將發表影像紀錄片,透過影像記錄這場跨界實驗歷程。第二屆團隊亦於七月底選出,將開始長達一年半的育成陪伴計畫。
朱宗慶說,從去年九月至今,他們每個人成長很多。「對我來說,他們還不是完全定型的藝術家,雖然過程中碰到許多挫折,但會影響他們這一輩子的創作與表演;除了手上棒子的演出,他們會有頭腦、會有視野、會有人味去表達。」他強調,這只是一個出發點,希望「JPG擊樂實驗室」對這些年輕朋友有幫助、對社會有幫助、對藝文界有幫助。
第一屆成果發表演出是年輕藝術家完成自我挑戰、跳脫舒適圈的第一步,而第二屆實驗計畫也接續啟動,秉持資源共享和多元參與的信念,報名團隊踴躍超乎主辦單位預期,令人驚喜。在資源充分發揮效益、未來影響力、多樣性、實驗性、發展性等多方考量,共有五組入選名單:包括利用聲響科技藝術改造並創造感官衝擊的「方馨、紀柏豪」團隊;結合打擊樂和舞蹈劇場訴說自身與觀眾故事的「鍾鎮陽、李玠嫻、程洋」團隊。除了數位藝術與表演藝術專業領域外,此次有兩組試圖將打擊樂更加貼近日常,如「徐易達、顏挺、林翊甄、康誠」結合摔角表演,透過競技擂台形式呈現打擊樂;《聲子樂擊室內樂團》致力表演形式現代新穎兼具親近性,以打擊樂結合魔術、動畫,打造魔術樂器與電音、互動APP和大型魔術舞台,提升魔幻劇場境界。此外,非科班出生的打擊樂社團(蕭舜文、劉大維、王宜安、蕭育禮)亦入選計畫,預計與Maker合作自製樂器演奏。
朱宗慶表示,第二屆成員參與的背景更加多元,有著更不同的新能量加入,應該能創造出極為有趣的化學反應;同時,第二屆計畫期程延長到一年半,讓年輕藝術家們有更多琢磨、推敲及推翻自己的空間。
「JPG擊樂實驗室」是朱宗慶打擊樂團邁向下一個卅年的新計畫,朱宗慶說,「我們容許失敗,而不是謹守安全的作法。不知道未來會看到什麼樣的成果,但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