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視覺合唱劇場《四季‧台灣》 用歌聲彩繪島嶼風情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旗艦製作《四季‧臺灣》,用美好歌聲勾勒出最貼近土地的印象。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以無伴奏人聲結合視覺媒體的旗艦跨界製作《四季•臺灣》,將從土地出發,以台灣四季風情、地貌風物等人文景象為創作元素,用美好歌聲帶領觀眾一同感受四季更迭的台灣溫度。

2018 TIFA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視覺合唱劇場《四季•台灣》

3/25  19:30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三月廿五日音樂會,將從土地出發,以台灣四季風情、地貌風物等人文景象為創作元素,匯集國內外十二位作曲家帶來十二首全新創作,以無伴奏人聲結合視覺媒體的旗艦跨界製作《四季•臺灣》,用美好歌聲帶領觀眾一同感受四季更迭的台灣溫度。

美麗的台灣,有「福爾摩沙」、「美麗寶島」之稱,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時序變換展現萬種風情,這塊土地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樣貌。究竟什麼樣的音樂,可以代表著台灣的印象呢?回顧過去十年,台灣的合唱音樂已累積許多作品,皆廣獲喜愛且傳唱不衰,成為代表那一世代的精神象徵與時代意義。《四季•臺灣》注入各世代不同觀點,聚焦於創造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台灣合唱「新聲命」,讓觀眾聽見新世代的聲音。

這次參與創作的作曲家共十二位,包括首次與台北愛樂合作的Ambrož Čopi(斯洛維尼亞)、Josu Elberdin(西班牙)、Ken Steven(印尼)、伍卓賢(香港)、趙菁文、林明杰、劉韋志,及有多次合作默契的John Pamintuan(菲律賓)、錢南章、劉聖賢、石青如、黃俊達,激盪出屬於台灣的原創合唱曲目。音樂總監古育仲表示:「屢獲國際作曲大獎的劉韋志將在本音樂會中獻出合唱處女作,國際知名作曲家Čopi、Elberdin及伍卓賢亦首次為台灣合唱團創作,都非常令人期待。」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及當代作曲名家趙菁文的作品「不只以人聲描繪出情景,更帶出深遠的意境。」而石青如、劉聖賢、林明杰及黃俊達則鎖定風土民俗,多面向呈現出台灣風貌;來自東南亞的John Pamintuan和Ken Steven更以音樂串連台灣與當地的共同生活記憶,整場演出精采可期。

本製作亦集結新銳導演陳仕弦、影像設計徐逸君、舞台設計陳瓊珠、文本設計謝淑靖、台灣首席聲優賈培德(德仔),以音樂、影像、文字描繪美麗的台灣──從桐花飛雪到天地蒼茫,從夏日狂颱到圍爐團圓,從民俗風情到美食佳餚,一同勾勒出最貼近土地的台灣印象。古育仲說:「這次不只是一般聽到的台灣民謠,當中還有客家、閩南等元素,甚至是詩作,都是與生活當中相關的事物,希望可以帶給觀眾一個對台灣全新的想像。」

陳仕弦表示:「TIFA打開通往國際的視野,也提供年輕人機會,用比較創新的方法呈現。《四季•台灣》非常大的挑戰在於台灣有太多族群及面向,如何定位台灣並發展成台灣自己的文化,這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探索的,從文化中理解台灣。這次結合文本設計,從歷史與地理中加入人文與影像,提出一個新的口號叫作『視覺合唱劇場』,希望帶給大家更多新的呈現與可能性。」

謝淑靖說:「這次文本探索台灣當中的位置與經緯度,以世界的眼光看台灣的視角,四季有她各自的色彩,觀眾可以感受到春的跳躍及甦醒、夏的狂熱、秋的蕭瑟、冬天的團圓。我們都在世界的航道上,而我們如何身在其中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