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承功─新秀舞台」大匯演 戲曲菁英閃耀登場
第三屆「承功─新秀舞台」即將開演,越來越多新秀演員加入演出行列,劇種從京劇、歌仔戲、客家戲擴展到亂彈戲、豫劇等,他們用扎實的表演讓各界看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最具體的呈現。
2018承功─新秀舞台
11/8-10 19:30 11/11 14:30
11/15-17 19:30 11/18 14:30
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INFO 02-88669600
第三屆「承功─新秀舞台」即將開演,越來越多新秀演員加入演出行列,劇種從京劇、歌仔戲、客家戲擴展到亂彈戲、豫劇等,這些年輕面孔用扎實的表演,讓各界看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最具體的呈現。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二Ο一六年開始舉辦「承功─新秀舞台」,以戲曲青年新秀為主體,並提供不同劇種演出、互相觀摩機會,而一切都起源於簡單又重要的觀念:「師『承』傳統、從『功』出發」,由此窺見台灣本土戲曲發展一個明亮未來的可能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表示,傳統戲曲藝術歷經數百年舞台實踐、觀眾篩選、代代取捨傳承的淬鍊下,逐漸形成獨特且深厚的藝術形式。戲曲演員除了講究唱、唸、作、打基本功鍛鍊外,更需精通詩詞、戲文、樂理等功夫,並對戲曲保有一顆熱情的心,堅持邁向更好的方向,戲曲本身便是一門硬底子的功夫,無法取巧,更沒有所謂的捷徑,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十年寒窗苦練」才能成為優秀的戲曲演員。
陳濟民強調,文化部長鄭麗君對於傳統藝術新秀的養成極為重視,已規畫提高明年劇團扶植及人才培育相關預算,特別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戲曲接班人扶植計畫」及「開枝散葉計畫」專案預算倍增為一億元,讓新生代從業人員不僅有穩定收入,且能透過「駐團實習」、「以演代訓」、「技藝精進課程」等多管齊下措施,逐年踏穩技藝接班之路,期待與傳統藝術的前輩與後進共同努力,讓傳統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承功─新秀舞台」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徐亞湘教授擔任策展人,強調不論是傳統戲曲的當代價值所在或對傳統戲曲存續的樂觀信心,甚至是讓年輕一輩觀眾走進劇場觀賞傳統戲曲的核心要素,全都維繫在這些年輕演員身上的「功」,而「功」則是「承」自於師,由資深演員身上經年累月在傳統戲曲演出中凝聚的經驗和技術,透過教學或現場經驗點滴傳授給新一輩;戲曲是無「功」不成戲的,在這樣的世代傳承下,「承」讓「功」透過汗水和苦練超越了技術而成為藝術,也成就了戲曲核心意義與存在價值,紮在演員身上、印在觀眾心中,戲因「功」而美、「功」則因「承」而益深,傳統戲曲的迷人魅力在「承功」這個概念表達了文化與時代的強大穿透力量。
今年「承功─新秀舞台」突破前兩年紀錄,一口氣推出十二團、卅一位新秀、八場次的演出,並承襲以往精神,每場囊括三折不同劇種的折子戲,擷取各劇目最精華片段,並試圖讓各種不同的劇種演出互相觀摩、碰撞出更多火花;而在邀演劇團的策畫上也充滿策展人的巧思,包含京劇三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臺灣京崑劇團、國光劇團、興傳奇青年劇場,歌仔戲四團:唐美雲歌仔戲團─閃耀青年團、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學院歌仔戲學系、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客家戲四團:文和傳奇戲劇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臺灣青年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慶美園亂彈劇團,以及代表河南梆子的臺灣豫劇團,精緻、精采且多樣化的演出吸引大量新舊觀眾進場觀賞。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8年10月號焦點專題「新秀報到!戲曲舞台上的繼承者們」〈老靈魂的養成日記新秀演員答客問王璽傑、李家德、胡宸宇〉〈老靈魂的日常新秀演員與她們的關鍵字曾玫萍、任海文、孫紫峮、林祉淩、吳代真、吳育霓〉;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